观点:在社群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将马化腾的公式优化为:互联网=连接+价值观+内容。构筑自己的核心内容,尽量让连接的成本趋近于零,同时建设属于自己的社群——这便是社群经济的战略诉求。
门户崛起的年代,无数媒体自建WWW,如今活下来的,一个也没有;
电商崛起的时代,无数企业自建平台,如今活下来的,一个也没有;
移动崛起的年代,又有无数人自建客户端,我估计,活下来的,一个也不会有。
与能力无关,与人才无关,与资本无关。连接者与内容者,是属于两种基因的“动物”。你用连接者的逻辑做内容者的生意,战略错了。用马云和马化腾的办法打不赢内容者的战争。
社群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人际关系。
一个人可能生活在不同的社群里,喜欢财经的人在一个社群,喜欢高尔夫的人在一个社群,喜欢旅游的人在一个社群,每年有一百万净资产可以投资的人在一个社群。
一个人会有很多爱好、身份和标识,他可能生活在很多的社群里,但在同一个社群里的,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一定是互为认同的。
能够将人从广场上拉到社群里的,只有内容,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手段。因此,社群的红利属于内容者,而非连接者。
在商业上,社群的意义有三条。
其一,社群能够让消费者从“高速公路”上跑下来,形成真实的闭环互动关系,重新夺取信息和利益分配的能力;
其二,社群让互动和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令优质内容的溢价得以实现,而消费者的支付也得以下降;
其三,社群能够内生出独特的共享内容,彻底改变内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单向关系,出现凯文·凯利所谓的“产销者”。
阿里或京东并没有改变商品与人的关系,微信也没有改变信息与人关系,但社群模式也许可以。
我们甚至可以把社群经济,看成是一种后市场经济模式,即所有的交易互动,先是建立在价值认同的前提下,“商品—人”的关系倒置为“人—商品”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里,内容的大规模定制和生产的柔性化终于实现了。
以价值观为驱动力的社群,将是去中心化和自组织化的。
内容而非偶像是核心所在,圈层之内的专业者被尊重,优质产品——无论是精神层面或物质层面——的价值被放大,借助互联网的工具革命,社群的扩张会惊人提速,而真实交互的边界成本却不会提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容者的春天”。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吴晓波:我所理解的社群经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