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倾向会影响思考的公正性,信念、立场和情绪欲望,都会产生特定的思维倾向。
信念,是一种你信奉并且会践行的观念,也是引导你做出选择和行动的精神力。
在思考的过程中,信念,是一种最为坚固的隐藏假定。
让你坚信不疑的事情,未必就是一个信念。我们都坚信太阳是圆的,但它只是我们熟知的一个真理。如果哪一天它被新的理论颠覆了,没有谁会像布鲁诺那样,誓死捍卫这个曾经的真理。
但凡被上升到“主义”层面的观念,对信奉者而言就是信念。他们会以此为信仰,不自觉地被它指导行动。
有些信念很明确,可以清楚明白地使用它,用于指导思考和行动。并不是所有的信念都非常宏大,演变成某种主义。
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层面沉淀着很多信念,如果没有被某一次思考触发,很可能不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信念,就是思考中的某种假定,它比一般的假定更加稳定,对我们的影响也更加隐秘。信念,是脱离于具体情况、具体问题而存在的,它稳定而又隐秘。
在很多时候,信念的存在以及对思考和决策的影响,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掉。它们隐藏在心底,在做判断的时候,经常无法意识到它们在默默地发挥作用。
信念为什么隐秘?
信念之所以稳定又隐秘,和它的形成方式息息相关。信念的形成方式主要有四种:
1、生物本能
所有的生命都会追求活得长、活得好,相信趋利避害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个信念已经变成身体的一部分,成为所有生命体的共识。因为已经是长期存在的共识,所以不太会被挑战和质疑,经常会忘记这种本能型信念的存在。
2、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那些不断被确认的个体经验,也会形成信念
只有考一百分才能收获赞美和认同的小孩,很可能会坚信“世界不会无条件地关爱我”,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3、不断被灌输的社会共识,也会形成信念
现代人从小到大都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言论所包围,不管喜欢与否,他都会相信求学求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生长在铁木真时代的草原人,更容易相信打铁和打仗比识字重要的多。
4、有想象力构建起来的信念体系
最常见的就是宗教,《人类简史》一书也详细描述了,想象和讲故事带来的巨大能量。
信念,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潜移默化,根植在心底的观念。它形成的思维倾向,我们很难识别。
信念怎么识别?
怎样识别清楚我们到底持有哪些信念,或者哪些我们坚信的看法可以算作为信念?
可以使用“抵触情绪排查”法,当你所持有的某个观点,遇到别人强烈的反对,此时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观点被人敌对,我有没有发自内心的抵触和愤怒?
我们很容易把对信念的否定,等同于对个人的攻击。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一种动物。
你编织的意义、坚信的信念,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精神世界。你的信念遭到别人的反对,几乎等同于你这个人被否定了。而自己秉承的立场被人反对,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情绪。
大家都在讨论996的问题,马云站在企业领导者的立场上选择支持996。你反对他的话,他不会特别生气。如果你说“商业是不正义的,是邪恶的”,这种反对他信念的话,就很容易激怒他本人。
如果你经常会因为某一个观念被人激怒,它在很大概率上,就是你的一个信念。抓住它,继续使用下面两个问题排查它。
你有没有意愿或者冲动,想要把这个观念变成所有人都认可和尊崇的原则?
比尔盖茨有两个信念,一是怀揣着巨大的财富死去,是一种耻辱,另一个是坚信自己有能力让世界更美好。
怀揣着这两个信念,盖茨在退休之后投身慈善。2009年,他把索罗斯、巴菲特、大卫·洛克菲勒等世界顶级富豪召集在一起,推动他们达成一个共识。
这些巨富们,在去世之前,都会把自己身价的一半,拿出来做慈善。盖茨非常想要别人认同并推崇自己的信念。
问题是,推行某种信念的,除了真正的信奉者,还有骗子。面对一个信念,还需要问自己第三个问题,才能判断它到底是不是信念。
自己有没有遵照这个观念行动,并作出重要的人生选择?
比尔·盖茨可不是只忽悠别人捐钱,他在退休的那年,宣布捐出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并身体力行的奔走在慈善事业最前线。
巴菲特的信念是价值投资,他每一笔真金白银的投资,都是基于价值投资的信念作出来的。
怎样审视信念?
信念好比藏在房间里的大象,把它识别出来,接受“信念也是可疑被审视的”,就能把它当做普通观点去审视。
找出自己的信念,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观点,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它,看看自己能不能动摇或者颠覆它。
动摇信念,也就是动摇自我认同,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为什么要自己去动摇它,因为我们所坚信的东西,未必就是对的。
批判思维课的责任,并不是要呵护你混沌的自信心,而是为了让你变得更清醒和明智。在信念和世界本来面貌之间,我们会坚定不移的选择后者。
信念往往来自本能、经验、社会共识和想象,它们很可能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并没有基于事实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至少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我们常说“学习是反人性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是打败了“好逸恶劳”这个本能信念才得以存在的。之所以选择好好学习,是因为在思考之后发现,好好学习这个信念更适合这个时代。
无情地审视一遍自己的信念,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提高思考质量,还能帮助自己更公平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进而获取更大的思考自由度。
摆脱了对某个信念的情感依赖,就摆脱了某种无意识的身份约束,进而获得一种更独立的思考立场。
很多人拥有一个本能的信念,否定我的信念,就是否的我个人。这会让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必须获得别人的赞扬,不能被质疑、拒绝和否定。
这样一来,我们等同于把构建自我认同的权力,拱手让给了别人。想要超越这种恐惧,就不要把自己的认同,建立在某个信念本身上面,而是要建立在这个信念的推导过程上面。
不要认同信念的具体内容,而是要认同信念的具体推导方式。有证据支撑、经过理性思考的信念,内容自然可信。这样一来,每一个信念都会变成一个普通的观点,可以用批判性思维拆解和评判。
发现某一个信念经不起考验,那就放弃它,始终认同和追求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一个清醒和明智的人。
当你的信念被别人质疑和否定时,你不会认为自己被人质疑和否定,进而获得一次思考能力的进化机会。原本最大的恐惧,就变成了帮你不断精进的正向力量。
小结
在这一讲,我们讨论了如何识别有哪些信念在影响你的思考,又应该如何面对和审视它们。
作为一名批判性思维的练习者,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信念:我们不认同某个信念的内容本身,我们要认同它的推导过程。如果我们的信念被人否定,并不是我们本人遭遇否定,与此相反的是,我们获得了一次提升思考力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