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本季最后一期,第五季压轴出场的是尹烨,连续两期,好多人都被尹烨震了,一时圈粉无数。
我当时也是被狠狠惊艳了一把,后来到处找尹烨的节目看,慢慢也就归于冷静,好像没有最开始认为的那么权威。不过当时也是像好多人一样认为是直接拉高了那一季的水平。最主要还是非常深刻体会到科学的魅力,知识的伟大。
一个研究生物的人怎么文科素养还那么高,文理兼备在现代社会是非常让人崇拜的。
开场这一期最开始有点失望,三位嘉宾除了上次说脱口秀那一期的呼兰,另外两位不认识,我对脱口秀演员又不太有兴趣。
不过看下来发现其实还挺好,赵林教授是窦文涛在武汉大学时的哲学老师,那个叫刘子超的旅行作家以前没听说过,但感觉乖乖的不抢话,发言也还不错。
哲学问题是形而上的学问,好像不实用,但又能给人许多启发。
这一期的题目很有意思,黑格尔的一句话——密涅瓦的猫头鹰黄昏时分起飞。
按赵林教授的讲解,密涅瓦是指智慧女神雅典娜,表面义是猫头鹰昼伏夜出,黄昏才起飞。而深层次类比可以指一个人、一个国家、一种文明往往是在近黄昏时才达到巅峰。
原本黑格尔大概是说哲学这门学科出现得最晚,而哲学才是文明的最高智慧。
想想其实人也是如此,当你开始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你慢慢参透了人生的要义,往往也是青春逝去、人到暮年之时,有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
但从另一方面说,能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智慧,又不是谁都做得到的。
还有说到尼采,有三个颠覆性学说的代表人物,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进化论,尼采颠覆了上帝中心说,他认为上帝死了。
而尼采是在达尔文和弗洛伊德之间,尼采说:要在自己的身上去克服时代。
这期节目整体看下来,很有些收获,毕竟哲学还是能够引导启发我们。
其中还有几句话做个简单的笔记:
1、岁月的余晖留下的是那个年代最闪光的人物。
2、人具有物性和神性,科技把人越来越物化,而哲学是人神性的体现,是对神性的一种缅怀和追忆。
3、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来源于惊异和闲暇。
4、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讲到人根据不同的人生态度分为“忧郁的快乐主义者”和“快乐的悲观主义者”。(那我更倾向于后者,往大了远了看,持悲观态度,眼前的事多数还算快乐[呲牙])
5、这个世界是不如我们希望得那么好,但已经是能获得的最好的世界了。(此句式可以套用到很多地方,比如工作,比如高考,比如朋友或者伴侣等等[愉快])
6、窦文涛提到——会、通、精、化、激
一门知识或技能,先是得会,再往上通了,然后能精益求精,之后进入化境,最高一级是有激情。
(这一点深有体会,《圆桌派》请来的那些不同领域的代表人物,不管是人艺的老演员还是考古专家,还是物理学家,提到自己的专业,两眼放光,激情满满,这原本就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哪怕理论听不太懂,但因为讲的人有激情,就特别吸引人,非常有感染力。我感觉也正是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成为本行业的代表人物。)
包括这次请来的赵林教授,他说自己讲课还算比较受欢迎,就是因为不是照本宣科,是很有激情地去讲。
再有赵林教授说到古希腊奴隶社会中,具有独立思想的大概只有七分之一,剩下七分之六的奴隶是作为物存在。呼兰就说现代社会中比如互联网公司最佳配备是一个人领导七个,那七个就是有点类似物化的码农。
这种说法第一次听说,物化多么可怕,人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自己被物化。
This is a questio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