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好好学习》的第二章,现在的我居然还看的头昏脑涨的,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真的如《番茄工作法》里描述的那样,人的最佳注意力在30分钟内,越到后面,依次递减?
可能有一部分原因。但我想,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感觉不到愉悦感,以至于缺乏了动力。而且长时间的坚持,形成了疲劳感和厌恶感,增添了继续阅读的阻力。
结果,一早上的业余时间,都花费到第二章身上,而且短文输出也没有写……
再回头一看自己列的清单,密密麻麻地还有六个待完成事项,猛不觉地陷入焦躁和烦闷的境地中。
突然觉得自己坚持这样自律地学习,还不是和那些成天打电动的人,拿着一样的工资,吃着同样的饭,甚至可能还不如别人混的好。
那自己到底为了什么坚持呢?要放弃吗……
不敢再想,索性出去跑步,大汗淋漓之后,又觉得生活如此无聊,我好像对自己太严苛了。
“什么不完成指标,其他什么娱乐性的事物,注意力粘性非常高的事物都不做,都滚犊子吧!”我心里呐喊。
在拿起手机的一瞬间,我又想起了《好好学习》里面讲的认知失调。
“当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自己的想法,使之符合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失调所带来的不舒服。”
通俗点讲,人总是给自己的放纵行为,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来获得精神上的支撑。
于是,我果断扔掉手机,动起来!先洗澡去……
嘿,真别说,人一旦放松下来,不光灵感四处瞎蹦,各种想法也群魔乱舞起来,我居然,突然觉得异常地空虚和恐慌。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我到底在追求什么?”
“我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可是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太多了……”
一阵寒风猛烈袭来,木门居然被吹开了一条缝,啧啧啧,真TM冷地直哆嗦。我赶紧起身关好门,擦拭身子,颤抖得穿好衣服。
死又不敢死,连冷都怕,还虚无恐慌个鬼,我暗骂自己,真是和自己瞎扯淡。
可是,真正的原因还没有搞明白呢,到底我为什么会突然虚无和恐慌?
不行,非得弄明白不可!
在知乎上搜索“人为什么会虚无和恐慌”,发现很多人讲的是,恐慌是焦虑的源头,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够,自尊低下,或者环境的不安定,所以会突然之间恐慌。
这个说法,我是比较信服的,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就证明在内心里,是认为自己实力非常低下的。
可我为什么又虚无呢?
在百度上追寻答案,让我眼睛一亮的是,有个网友讲,“感觉空虚是缺乏友谊……”。《别独自用餐》和《原则》都讲到,幸福感来自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得不给这家伙点个赞!
但结果是我高兴得太早,后面一句话是“请加微信……”滚你大爷的!
兜兜转转,果然还是知乎靠谱点,知乎的答案依旧令我满意。
“没有目标的人,就容易陷入虚无当中,仿佛做一切都没有意义……”
是呀,自己做这些事情的具体目标到底是什么呢?哪怕自己的成长非常明显,可是眼光放远一点来看,其实非常地不精准。比如讲,一年后你要成为什么样子,要做成什么事情?
天啦!我不知道。
这才是我虚无和恐慌的源头啊,没有非常精准的目标,实力还低下,能不突然陷入虚无和恐慌吗?
而反过来看,要避免突然陷入虚无和恐慌里,就得将视野聚焦到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又到底要做成什么事情的精准目标当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