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冥想 v2.0
1、冥想已经成为调整状态和休息的好工具,特别是在状态不佳和脑力连续激荡时,都能让自己得到缓解;
2、几年下来,虽然没变得耳聪目明,但那一份静谧却有点让人上瘾,所以要对此进行个性化完善;
3、呼吸冥想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鼻尖的一呼一吸,但发现只要是能引导念头,专注于思考,效果也会类似;
4、下一步行动:
(1)迭代冥想 v2.0,对细节进行微调。不要在太热的环境进行,最好体感偏凉,但要穿得柔软、保暖,这是在南方的冬、春两季发现的;
(2)进行前先做四组八拍眼保健操,然后闭眼直接进入专注冥想;
(3)两种冥想方式都可采用,一种是之前的呼吸冥想,为了达到休息和调整状态的目的,可采用这一种策略;
(3)另一种称之为专注冥想,在被各种琐事和决策逼迫,感觉到压力大时,可以采用这种,以引导注意力“分析攻关”这些事件;
【二】忽略了所以做不到
1、一直很认同“行是真正的知”,觉得90%的“做不到”,都是因为没有相匹配的认知程度;
2、比如自己在交易中的重仓操作,如果只看到风险,计算亏损点数,忽略以盈亏比思维对盈利进行想象,则每次都会趋于“保守”;
3、学院派做事就是风险第一,但实战派应有些许调整。关键机会,看到足够的盈利可能性时,应当重仓甚至满仓博取,毕竟风险可控仍是大概率事件;
4、下一步行动:
(1)当行为与预期不符,先检查是否有对应的认知程度,先解决认知不匹配的情形;
(2)需要某种行为,要洗脑灌输对应的认知。不要指望把反面认知消灭,而应该采取让正面认知能量更大;
(3)要遵从认知的“知道、相信、信任、信仰”递进关系,只有从“知道”加深为“相信”,才能有与之匹配的行为,且越往后越没阻力;
【三】次优选择才是最优选择
1、每天都在决策,以人类大脑的天性,会觉得既然都费力在做选择了,那就一定要做最优选择;
2、在很多次优化抉择中,经常落入陷阱,亲身体会最优选择往往是最费时、最费力的结果,陷阱中的自己就是布里丹之驴;
3、而次优选择则讲究实事求是,不追求想象中的最优方案,只求当下的合适。反而能避免选择中的焦虑和延误,从而更快做出反应;
4、下一步行动:
(1)不做布里丹之驴,发现处在纠结中,应跳出最优选择思维,以次优选择前进;
(2)在复杂的抉择中,要明确需求和目标的主次,并对这些进行精简、删除,不要指望照顾到所有;
(3)贯彻“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次优但仍然让人满意的结果”,提醒自己避开囚徒困境,在选择过程不要超出投入;
【四】学习心理学
1、一直很在意“如何学习”,阅读不下10本关于如何学习的书籍,甚至包括中学生如何学习的内容……但这些里面,着重讲学习心理的却很少;
2、觉得科学地学习,不能只有学习方法和学习背后的本质,还应该包括学习中的心理行为分析;
3、见到很多在学习前躇步不前的人,他们虽然想学习,但表现出拖延症的行为,这一部分就是心理阻力干扰;
4、还有的人尝试了开始,但半路的反馈和打击让他直接“由开始到放弃”,大半是因为预期与现实有巨大落差;
5、下一步行动:
(1)初次学习某个知识领域,不要着急开始,应该先“圈地”,让自己知道面对的知识领域、框架的边界在哪里,这能有效减少不确定心理的干扰;
(2)第一遍“学完”不等于“学懂”,如果抱着“一遍就学懂”的预期,第一遍学习很难完成;
(3)学习一定要通过多次、反复地尝试和理解,才能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4)很多学习前拖延症现象,极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应向内发问找到源头,从心理解决再考虑是否补充学习技巧和方法;
(5)学习一定要抱着“学习的心态”,与“练习的心态”一致,不匹配的心态和预期会给这个过程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
(6)建立好学习和练习的心态,只要盯着自身的成长,千万不要与其他人比较;
(7)面对极难和生涩的知识领域,主动降低预期,先拿90分及格,然后做到较好的120分,最后那30分需要一些天赋和机缘;
(8)学习过程一定要记录收获和疑问,并阶段式地对两类记录回顾,以日期形式做好回顾点评,从中肯定能看到自己学习的成长,会更有学习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