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几个微信好友和我聊起工作和事业,都觉得行情不好,需要充电。自然少不了学习。
大家多少有这两种感受:
1、课程听了也就听了,书看了也就看了,但过一阵子就忘了;
2、确实是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过了一两年,自己的进步依然很小。
我也很喜欢看书和听课(得到,喜马拉雅,荔枝我都买过课),以前我看很多种类型的书:《政府论》、《理想国》、《你的效率是整理出来的》等等。
大致上有几种:
1、非实用类,
2、看起来没啥用,但是量变引起质变,可以构建和丰富自己认知,思维体系的书
3、实用类,看了立马就能使用,对当下的工作和生活有立竿见影作用的
4、消遣类,小说等等
后来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第一种情况里说的:哪怕看书时理解了,但过一阵子就忘了。
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书中的内容,我们生活或者工作中用不上,平时也没啥机会和别人讨论,对这部分知识进一步理解,所以会忘掉,或者说大部分被忘掉。
我记得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事,是我刚工作的时候买了一本Excel的书,里面各种制表制图技能超级厉害,但是最后我只记住了函数使用的章节方法,并且只记住了几个常用函数,比如VLOOKUP之类,因为那时候的工作,每天会使用这个函数好几次。
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经常使用,那么便会被忘记。
学习确实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过了一两年,进步依然很小。
这是另一种情况,他们比第一种情况的人坚持得更久,会进行一个周期地学习。
早几年以前网络上的学习,以论坛为主。
里面不同的群体,资深的高手和新手小白都在里面,大家互相交流。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和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来往。
这和打游戏是一个道理,小白都希望有大神带自己,这样升级的速度会快很多。但是大神通常不会带小白玩,因为会拖累自己。
学习中,有一个重要因素会影响自己的效率:低水平重复
一个是自己的原因,没有迭代;另一个是没有高手的指导,成长很慢。
前者可以自己进化,但是后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要进入一个更高的圈层实在太难了。
无论是写作的,摄影的,还是投资的人,想要进入一个更高阶的群去学习,都有一个门槛。
创作类的会看你的作品,投资类的会看你的资本。
可是,你本来的实力就没有达到这个群体的水准,高高的门槛把你拦住了,根本进不去啊。
这看起来是个死循环。
实力不够,无法升级,不能进入高阶圈子;停留在现有圈子,没有升级,又无法增加实力。
你埋着脑袋努力了一个月,但当高手花半小时指点你一下,收获就超过以前的积累了。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你长久积累以来的顿悟,其实只是别人的平常。
付费学习就出现了。
付费其实是一个快速高效的学习方法。
自从知识付费兴起之后,很多人都买了各种课,上下班路上都会听,我觉得是个蛮好的事情。
这其实反映出大家对自我的要求,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哪怕是因为对未来的焦虑而去学习东西,但无论出发点如何,能吸收点新东西新知识,总归是好的。
但它并不代表你付费了,就不再需要花时间去积累、学习,它只能够减少你学习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别人已经将很多东西消化过,你只需要吸收并加以运用就行了。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子:当你的时间开始之前了,你会发现免费的东西十分浪费时间。
如果你花6000块去学习一门课,节省下来的时间能够帮助你创造超过6000的,你就是赚的。
但是很多人的思维依然停留在这样的层面:我不能挣钱,所以我要自己钻研,节约钱,使用免费的东西;或者我去占别人的便宜,听免费的试听课。
但是啊,免费的,哪有什么好东西啊,别人又不是做慈善。尊重下别人的劳动成果吧。
穷人或者小白,时间最不值钱;富人或者高手,最值钱的就是时间。
花钱学习,不是消费,而是一种投资,不仅在学习本身上,而带领你学习的人,也将成为你的有效资源。
有句话说:不愿意为偶像买单的人都是假粉丝。愿意花钱的才是真爱。
你为对方花钱,为自己投资,这样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重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