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学习、成长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
- 你学习的很累,但成长的很慢
- 新东西越来越多,所以要学的越来越快
- 知道的很多,但做到的很少
这种成长的方式像“贪吃蛇”:哪有新东西就立刻扑上去学,啃下来,续在自己的尾巴上,看上去很牛X,但其实很容易挂
我们学习成长经常会进入三个误区:
- 知道的不是太少,是太多
- 把愿景当做目标
- 和自己信念相悖的方法死磕
小强跟大家一一分享:
你知道的不是太少,是太多
当你读到这么一句话,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番茄工作法是特别简单、实用的时间管理方法!”
如果你:
- 搜索《番茄工作法图解》电子书,花了30分钟发现找不到
- 到知乎看看大家对这个方法的评价
- 到小强的公众账号看看番茄工作法的文章
- 发现战拖会特别推荐这个方法,去了解下战拖会
- 原来战拖会是讨论拖延的,我也有这问题,翻翻他们的文章
那么你就是“贪吃蛇”:你花了很多时间在n本时间管理的书+订阅n个公众号+收藏n篇时间管理文章上,结果就陷入了信息和资料的海洋,你根本没有发生改变,也谈不上对番茄工作法的理解。
如果你: - 马上下单购买《番茄工作法图解》
- 看完书之后立即实践
- 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再去搜索相关文章或者直接问小强
输入和输出平衡,收获和成长会更大,其实坦白讲,有些人不断的学习而不实践,很可能是在逃避!
把愿景当做目标
你看了别人A4腰的照片,再看看自己的游泳圈,于是决定开始健身、减肥,这时候你是以A4腰为目标的,结果努力了1个月,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然后就放弃了。
这里面的误区是:将愿景和目标混为一谈,愿景是一幅画面,你可以听到、可以看到、可以尝到、可以触摸到的东西,喜欢踢球的贴个梅西的桌面,天天能看到,喜欢宋仲基的做个手机壳,天天都能摸他的脸……这些愿景为你提供动力,但不是你要达到的目标
目标是符合SMART原则的、明确具体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每天练习300个传球,攒钱去参加宋仲基演唱会这就是目标。
我一个上海的朋友史丘,他的愿景是“健康到令人发指的身体”(下图是每隔15天拍的腹肌照片):
他的目标看这幅图就知道了:
640-6.jpeg学习成长需要的一种能力是:把愿景转化为目标的能力
和自己信念相悖的方法死磕
在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信念的支持,比如萨提亚里面的”冰山理论“,比较复杂,我们就看上面4层,冰山露在水面的部分是行为,下面是感受,然后是感受的感受,然后是信念,举例说明:
- 行为:整理衣柜
- 这样做的感受:麻烦、抵触、无趣
- 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感受:衣柜太乱,小时候都是父母帮忙整理衣柜
- 信念:衣柜应该由别人帮我整理,就算不整理也没什么大不了
所以,她拖着不去整理衣柜是因为“就算不整理也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她却拼命学习番茄工作法、上战胜拖延的微课、阅读拖延相关的书,其实都没什么用。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时间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列清单,把要做的事情一条一条列下来,这样就能提高25%的效率,但这是偏理性的人发明的方法,偏感性的人就很难做到,这两类人在一个基本信念上不同,偏理性人的信念是凡是有计划,偏感性人的信念是自由不受束缚,所以偏感性的人用”列干条条“的方式写每日清单是很虐心的,换成用”思维导图“方式在笔纸上列清单,就会好很多。
结语:
不再像贪吃蛇那样,把别人的方法“套用”在自己身上,而是把别人的方法“吸纳”入自己的体系,可以参考下图:
640-7.jpeg“吸纳模式”:
- 先了解这个方法背后的信念自己是否认同
- 找到自己所处的阶段,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实践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成长
- 最终,会把别人的方法“吸纳”成自己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