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撤档后重新上映,比多伦多电影节展映版本少了10分钟,不知道撤档后导演对电影进行了哪些改动,最终呈现给中国观众的版本,虽然不是上乘之作,但还是值得一看。
全片136分钟,前90分钟多慢条斯理,略有拖沓,观影稍微有点倦怠感时又迅速切入到血肉模糊的战争场面,剧情节奏加快,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但瑕不掩瑜,这些剧情的小瑕疵不影响整个影片的情感表达。
《芳华》是我们父辈的青春回忆录,编剧严歌苓和冯小刚导演出身于文工团,他们是那个时代亲历者和见证者,作为80后的我,可能缺乏共鸣和代入感,许多场景看起来有点陌生,有点匪夷所思,甚至有点荒唐,但这就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芳华已逝,人性未改时代更迭,芳华已逝,不变的是人性和世道。观影之后,有几点感慨:
1.做自己,不要做别人眼中的自己
任何时代,成为“英雄”和“模范”都是一件需要警觉的事情,一旦成为众人眼中的某种人设,就意味着很难做回真实的自己。黄轩饰演的刘峰,有手艺,有颜值,有理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一夜之间人设崩塌,从英雄变为“流氓”,令人惋惜!
在我看来,成为“活雷锋”既是集体对他的褒奖,也是自己不得以的道德选择。腰部受伤还帮战友大包小包带东西,为了不浪费只吃饺子皮,放弃“做梦都想”的进修机会,为家庭困难的战友做沙发,换来的是什么?除了同样心地善良的何小萍,没有人真正关心他,更别说爱他,积攒多年的情感诉说成为耍流氓的罪证,那些他帮助过的人没有一个人为他送别。
当乐于助人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理所当然,这种英雄主义看起来就有点可笑了,但是我笑不出来,看到他战场搏命,后来生活落魄的样子,内心不禁一股悲凉。
其实,在造就英雄和摧毁英雄上,我们都是共谋,我们习惯于把人捧上神坛,让他成为“道德模范”,又在幻想破灭时把他踩在脚下,让他成为微不足道的尘埃。
人性复杂,英雄难当,还是真实的做自己吧。
2.权力傲慢,个人渺小而卑微
在国家机器和公权力面前,普通大众渺小而卑微,权力执行者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也许就是一个个体命运的大转折。在我看来,给予刘峰无数荣誉、让他下放到伐木队的、没收车辆给他罚款,是“同一拨人”;让何小萍短暂享受舞台风光后又把她扔到边疆医疗队的,也是“那拨人”;让何小萍家庭破碎父女永隔的,还是“那拨人”。这些人的背后,是残酷冷峻的国家机器,是被滥用的公权力。时至今日,权力的傲慢仍然随处可见,上海街头民警摔打身抱小孩妇女的景象还在眼前。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似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成为他们的一员,要么安分守己、谨小慎微地生活。
芳华已逝,人性未改3.生活不易,愿善良的人被温柔对待
虽说人生而平等,但人以群分,以财富、权力和声誉为标尺,人还是可以分成三流九等,实际上,真实社会中,人分阶层和等级,人与人的差距显而易见。
在七八十年代,还有很多人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文工团里有泳池、能洗澡,生活富足,不愁吃穿,很多人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饺子却已经被文艺兵吃腻了,因此,对于来自农村的何小萍而言,文工团是梦寐以求的梦想,意味着命运的改变,机会太难得,分量太重,所以才有“军装照”事件。然而,现实将她的梦想、自尊撕碎打烂,没有人在乎这个出身农村却异常努力的女孩,给予她的只有无情的嘲讽与排挤。最残酷的莫过于给人希望又把希望打破,何小萍趴在床上给父亲写信和在草坪上独自翩翩起舞的两个片段,看得人五味杂陈,眼泪打转,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来《驴得水》中的张一曼,现实中的马加爵。生活不易,每个人都有苦衷与辛酸,如果做不到像刘峰那样体贴关怀,也请不要像林丁丁等人那样落井下石,愿善良的人被温柔对待。
人性复杂,江湖凶险,最重要的是,要做真实的自己,保持善良正直,内心多点“混蛋”,生活多点“锋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