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单行道,不会只有一个方向。
面对选择,我们如何做出最终的决定?
01
1902年春,鲁迅去日本留学;1904年秋,鲁迅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1906年春,鲁迅放弃了医学,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了他终生不渝的文学之旅。
他在《〈呐喊〉自序》里提到,有一回在画片上看到一群麻木的中国人围观另一个中国人被砍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鲁迅先生的这个决定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水滴石穿,最终势所必至。但当他做出这个选择的那一瞬,却是因为遵循了自己的本心。
遵循本心,就是不将就、不忸怩,不因外在的因素,影响自己精神上的纯粹。做出选择的那一瞬,你想到了东,就不会把脚步迈向西的方向。
02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年4月14日,一封辞职信引发网络热评,仅有10个字的辞职理由被网友评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辞职,然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显然并不适合大多数的职场人,尽管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认同和憧憬,但在继续上班和任性辞职之间,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敢做出后面那个选择?难道那并不是我们的“本心”?
因为除了本心,我们还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做出选择的资本。
这个资本,不是你所拥有的金钱数额,而是无论身在何处,你不必担忧下一秒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安全感,它让你得以真正实现对自己生命的掌控。
资本从何而来?它来自你过往的每一步行动,也来自你坚持的每一点进步。一项难以替代的技能、一种优雅自信的谈吐、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一个充满善意的笑容。
当你觉得内心安定而充实,谁也夺不走你的选择权。因为强大的内心和持续的行动,是你做出选择时,最坚实的后盾。
03
我的旧东家有一位令我十分钦佩的前辈。
她从一位普通的职员起步,经过多年的努力,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高管,分管文化工作。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刻,她做了一个当时很多人都难以理解的选择:离开企业,创办了一个纯公益性质的国学堂。
她优雅的言行举止很难说没有受到多年文化工作带给她的浸润。在国学堂,她组织很多的读书会,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书韵飘香、阳春白雪,她活成了她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活成了我们羡慕的样子。
但我们更羡慕的是,当她做出这个选择,她的从容笃定。那是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从容笃定,“我走我的路”,云淡风轻,不蔓不枝。
选择不止包括重大的,也包括细碎的,别说你在“今天午饭吃中餐还是西餐”、“这条裙子买红色还是黄色”、“现在就起来还是再睡一会儿”的选择中不用遵循内心、不用什么资本,如果你热爱什么,就追寻什么,并为之付出你的努力,你就可以轻松地对自己说:“我选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