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
![](https://img.haomeiwen.com/i4415783/e80fb936e8453c4e.png)
知青插队转五十六年就过去了,我从17岁朦胧的花季少年,到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56年前,文化大革命运动时期,单纯天真幼稚青少年的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响应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再城里吃闲饭,到农村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一辈子扎根农村干革命远大理想。记住这一天(1968年12月27日),青春年华时代就这样一去不复返,那天早上,在夫子庙大成殿广场,区政府领导,军代表为我们进行了欢送仪式,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等口号声,响侧天空,家人们同时也依依不舍的前来送行,我们就这样义无反顾地上了部队卡車,经过两小时的行程,来到了镇江丹徒县宝埝区徐巷公社塘西3队插队落户,当地公社干部欢迎我们,邀请了贫代会主任前来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並吃了野菜煮的忆苦饭,生产队长来到公社,推着小车装上行李,接我们到村里按排的知青茅草小屋居住,从此开始我们过着扎根农村插队落户的艰苦生活。
年复一年又-年,春耕收麦,孕秧栽秧,收稻和种麦,交公粮卖余粮,乡亲们期盼着有个好收成,生产队年终结算分红,乡亲们围观在生产队会计的桌子前,清点着钞票,拿到了属于自己一年来辛苦的劳动报酬!脸膀透着掩饰不住浓浓的满足和喜悦。
长身体时候的我们,当时就连饭都吃不饱,争工分是生活的保障,由于年龄小,体力差,每天劳作就5分工,收成好的时候,10分工才7角钱,当地农民口头禅:工分是亇宝,又是粮又是草,工分争的多,就能过上好的日子,乡亲们为多评上几分工,互相能打的头破血流,为了几分工而拼命!这就是当时农村的现实生活。
每年冬季,是农业修水利好时机,填老河挖新河,任务摊派到各生产队,为了吃饱肚子知青们也积极参加,这样即可不要自己烧饭,也能填饱肚子,因为由生产队统一烧饭吃,减轻了我们做饭的麻烦,河道都是一锹一锹挖出来、同时也是一担一担挑起来的,正是在长身体的我们,做农活,挖泥土,挑担子等劳动强度之大,加上吃不饱饭,基本营养都跟不上,身体受到无形的伤害,以之于现在我的身体比同龄人亇矮,体瘦单薄。造成终生的遗憾!
我和知青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喝同一小河的水,吃同一口锅的饭,同在屋檐下。我想念南京,我思念亲人,我孤独,我彷徨无助,我唯有的是,知青们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安慰,苦苦翘首等待命运转变的这一天早日来临。幸运的等了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无奈的等了10年之久,终于回城了。
10年间发生了一段段,一桩桩的故事,都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今天有幸回到塘西村,这里曾经是我用青春汗水浇灌的地方。毕竟56年啦!我愉快平静地和乡亲们在回忆中畅谈,一幕幕宛如昨日,感慨万千。它就像一坛封存窖藏56年的陈酿,今天起坛开封,感到是那么香醇、醉人,让我在剩余岁月里细细的品,慢慢的尝。那都是我人生历程中永不忘怀的宝贵经历和财富,因为它一直在主导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现在与未来。我永远记住知青的那亇年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4415783/68a59e3e8ac5f30d.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