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午休起床的时间到了,和往常一样,老师到楼层卧室检查孩子们起床的情况。当老师接近四楼的卧室时,依稀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循着哭声,老师来到了小天使班的卧室,只见一个大约4岁的孩子,正坐在自己的床上哭得很伤心。
“林老师,她怎么了?”我小声地问班级的老师,希望透过老师了解一下原因。林老师说:“她起床后有点想妈妈,所以有些难过。”听了老师的描述,我大概了解了孩子情绪的原因,于是开始尝试帮助孩子调整情绪。
“晴晴,你好,我是梁老师,我也很爱你,你愿意老师陪陪你吗?”我蹲在孩子的床边,尝试与孩子进行连接。当得到孩子的允许后,我坐在她的旁边,陪伴着她。
“宝贝,你看上去很难过,是发生什么了吗?”我一边轻抚着晴晴的后背,一边问。
“我想妈妈了。”晴晴说完又抽泣起来,我刚想接着她的话往下说,她突然说了一句:“老师,我的项链不见了。”
她的话一下子让我愣了一下,便问她:“你的项链是怎么不见的?”
晴晴开始和我断断续续地说起她的项链:“在校车上,项链掉了……掉在地上了......老师没有找到……项链不见了......”
听了她的描述,我问老师:“她今天有带项链来幼儿园吗?”老师说没有。于是,我让老师向跟车老师了解一下情况,孩子有没有在车上弄丢了项链。老师了解后,一脸茫然说:“校车老师说她没有带项链。
第二天,当我再次到小天使班卧室时,和昨天完全一样的情形再次出现,孩子依然在说项链的事情。我知道,孩子再次提起这件事情,一定是有原因的。
原因有可能是:第一,她这几天真的把项链弄丢了,项链弄丢的事情成为一个意识的碎片,她在向我们描述时,一点一点地经历心理过程。第二,项链有可能是她以前弄丢的,但是弄丢后,由于孩子没有完全从情绪心理的过程走出来,所以这成为她的一个心理活动,她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调整自己。
下午送校车时,林老师看见我梁老师,开心地说:“梁老师,晴晴的项链在书包的侧袋找到了。”晴晴在旁边高兴地举起她的手,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的项链。”看到她的项链后,我释然了,我知道,这件事情解决了。
至此之后,晴晴与我有了很好的连接,每次看到我,都会兴奋地扑向我,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爱和连接,就在帮助孩子解决了一件事情后,悄然建立。
当儿童遇到了一些事情时,有时会安静地自己感觉,有时会不断地使用语言描述,有时会产生有一些情绪。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方式,当我们理解孩子,支持孩子,陪伴孩子在经历心理的过程同时,孩子的内在空间也会慢慢扩大,学会转化和接纳,这就是生命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