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回家,哥哥高兴地说,语文考了95分!晚饭他很快吃完,一直在欢呼雀跃状态,兴奋得不得了,围绕着考试说个不停。爸爸回来了也一样开心地说语文考了95分。
奶奶应该是在他放学后就看到他这样兴奋,于是说了句:95分得这样欢喜吗,不要嚷嚷啦。
哥哥在状态中似乎没有听到,没有回应。我们其他人听到了。
虽然我觉得95分对哥哥来说并不是第一次破记录,平时也有比这个高的分数,那么,他究竟在高兴什么呢?
还是得问问他自己。
我就说出了我的疑问:你之前都有考过九十多分,95分并不是最高的呀。
哥哥一边说:班里只有十多人考九十分以上。一边继续开心地跑来跑去。
哦!我明白了,以前的高分是因为班里比比皆是,这次排名比较前,他有成就感。
成就感多么重要!对自己满意的感觉很重要!于是我给孩子信念系统上做工作:你看!只要你想做到,你一定可以做到的!这不是实现了吗!(本来也是如此的)
有那么多的孩子考了一百分,家长依然不满意,原因在于大人自己内在的匮乏,看不到孩子的感受。就像有时候孩子们考了一百分,也许有的大人会问,班里有多少个一百分?开心的心情瞬间被浇没了,哪里有成就感,学习哪里有动力!
哥哥又说:妈妈,晚上我们去买流芯杯(面包)来庆祝一下吧!
我坏笑着说:我已经买好了!(因为他早上一连吃了两个,把我的份也吃了,看得出特别喜欢,于是想满足他,反正晚上他们都要点心)
哥哥继续大声欢呼:真的吗!太好了,耶!
想起刚刚买面包的时候,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女孩 和她妈妈去买面包,小女孩看起来一二年级的样子,还比较小。她想买一种什么面包,和妈妈商量,妈妈拿了两个面包在等付款,听了孩子这样说,板着脸孔说:等你考试一百分了再给你买!
小女孩的脸色瞬间暗淡下去了,妈妈却一脸的得意和要挟……
我把想说的话吞了回去,要是以前我会直接说出来。现在的我知道她们与我只是陌生人,不能太过热心出手帮助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家长不改变,一句话是帮不了什么的,更可能会自讨没趣。
我拿了我觉得孩子肯定会喜欢的面包,等着给他们惊喜
果不其然,回到家还有哥哥的“好事”庆祝看到我买的都是他们喜欢吃的,更加开心了,招呼全家人一起来。还和我商量能不能看会电视,看到他作业写完了,于是答应。看完电视要睡觉,又提出和妈妈同一房间,理由也是奖赏他的进步🤭
该奖励!都同意
想起李雪的一本书《当我遇见一个人》,里面有一篇的大意是:一个女孩小时候很喜欢弹钢琴,很享受其中,然而父亲却无法共情她对钢琴的热爱,让孩子弹琴时感受很不舒服。李雪还写了第二个例子,一个喜欢打篮球的男孩子,在和父母分享打篮球的快感时,也被大人们浇了一头冷水。
很多孩子为什么越大越不喜欢和家长们分享感受?也许就是从小时候开始,大人们无法去真正看到孩子的感受,甚至还有指责、歪曲、评判,哪个孩子还愿意对这样的大人分享感受、说心事呢?
我们肯定愿意和能够理解我们、共情我们情感的人分享,孩子也是如此。
取得成功这么开心喜悦的情感,即使没有一百分,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能否感同身受?
也许,很难。客观看来,没有取得满分或第一名,在外人看来都是不值得一提的。然而,一次小小的进步,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是值得隆重庆贺的。至少,我们可以去理解,去共情,由衷地祝贺他:恭喜你通过努力,实现了你的目标和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