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氏之子》教后记

《杨氏之子》教后记

作者: lixiangzhen | 来源:发表于2021-05-27 18:43 被阅读0次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幽默,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的九岁男孩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生字,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通句子,理解文意,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围绕这个目标,我确定“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定为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导入时,我由有关语言的名人名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感知语言的艺术。在解题时,我又让学生对比今天的课文与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何不同,从而引出文言文,让学生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

二、 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

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因此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进入第二个环节“读”的时候,我引用了名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重视语文的读;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并由教师范读,并重点在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和第五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个难读地方进行指导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划分文章的节奏,学生一边读,一边划,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这样学生读得有点韵味了。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再让学生带着理解读,我感觉学生读得越来越好了。

教完本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学时,对放开的度没有把握得很好,有些该放手的地方没放手,控制课堂意识较强。

2、由于时间关系,有些环节也做了调整和放弃,如讲故事,另外没有注重到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让学生用文言文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许会更感兴趣。

相关文章

  • 《杨氏之子》教后记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

  • 观罗才君老师的《文言文三则》

    第一则《杨氏之子》 1、自读《杨氏之子》,至少两遍,让老师听见声音。 2、理清:杨氏、杨氏之子、杨氏...

  • 2019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及答辩真题《杨氏之子》

    2019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及答辩真题《杨氏之子》 试讲 1. 题目:杨氏之子 2. 内容: 杨氏之子 梁...

  •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识目标: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

  • 杨氏之子。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杨氏之子下面开始我的视角,同学...

  • 杨氏之子。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杨氏之子下面开始我的视角,同学...

  • 杨氏之子

    2021年7月5日 晴天 星期一 现代文: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

  • 杨氏之子

    一天中午,孔君平带着两名随从来到了杨家门前,他让随从在门前等候,他敲敲门,门开了,并不是要跟他谈话的那位太君,而是...

  • 不见之处的思考

    于老师《杨氏之子》课例研讨 文字/丹老师 11月16日于永正老师《杨氏之子》的课例研讨,是我第...

  • 《杨氏之子》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出示名言,了解古文。 要想学好文言文,首先应当弄清文言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氏之子》教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ud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