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很少发脾气。直到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爸爸之后,这个“自认为”就有些动摇了。
为人父母,多少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工作累了一天了,回家想早点休息,结果孩子闹着不睡觉,一定要你陪着玩;孩子跟兄弟姐妹玩着玩着就哭了,怎么哄都停不下来;出门在外,孩子总是闹着要抱抱,不抱她嘛,她就坐在地上赌气,甚至整个身子躺下了…
当父母也是第一次,确实很多情况是头一次碰到,我也经常会有手足无措的时候。以前的我,往往脾气一上来,也会对着孩子吼几声。过后又有些反悔,可下次碰到,依旧如此。直到我认清了这样的一些事实之后,我才慢慢改变了。
01
前几天,我们抱着孩子到医院准备看医生。一下车,就看到儿科中心挤满了人,小小的候诊室里充斥着孩子的哭声。
我们排着队,四周看着,没见过这么大型的场面。有的婴儿,看起来几个月大,贴着退热贴;有的孩子四五岁的样子,哭喊着,看不出哪里难受;有的则耷拉着头靠在父母身上刷着手机…
看着觉得很心酸,我想起樊登讲书的时候说过,当你觉得孩子闹,要骂她的时候,想一想她不舒服的样子,你还骂得下去吗?
确实如此,看着孩子难受的模样,作为父母,恨不得难受的是自己。在健康面前,其他的通通都是小事。
02
父母这个角色,一旦代入了,有时候很难换位思考。
有时候看着三岁的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真想打她两下,让她“理智”一点。可是,这怎么可能?
《认知觉醒》这本书中提到人的三重大脑发育完善的时间是不同的:本能脑约2岁成熟,情绪脑约12岁成熟,理智脑要到22岁才逐步完善。
所以你要求一个三岁小孩“理智”,那是违背客观事实的,简直是痴人说梦。
有人说,你一个三十几岁的大人,要求三岁的孩子能跟你一样做事和思考,那你这三十年不是白活了吗?
这听起来挺扎心的,但完全是事实啊!
03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句话在很多的场合听过。我不敢苟同,但也深以为然。
孩子和父母出生的时代背景不一样,成长环境不同,必然导致很多的观念认识不同。但是,孩子身上多多少少总会有父母的一些影子。
作为高中班主任,我跟一些家长面谈交流的过程中就发现,孩子的一些特质跟父母是类似的,比如说话的方式、对老师的态度、对学习的看法等等。
我认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父母身上的一些特点。
这样一转念,当孩子出现一些特别的行为的时候,作为父母是否该想一想,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是不是有过类似的经历?
育儿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有幸福的时刻,也有值得思考反思的瞬间。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保持谦逊学习的态度,父母也需要做一个终身成长的人。
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这就是最有价值的家庭教育。
作者简介:林含键,高中化学教师,两个孩子的爸爸,007全民写作大使,欢迎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