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
人性的独白---读东野圭吾的«恶意»

人性的独白---读东野圭吾的«恶意»

作者: 温村Kyle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16:37 被阅读0次
    人性的独白---读东野圭吾的«恶意»

    东野圭吾是日本杰出的推理小说家,其作品出产众多,风格多样,我真正认识他始于他的«恶意»。«恶意»描写了一起普通谋杀案,但它并没有单纯地描摹犯罪,而是透过犯罪本身,揭示那人性深处的根源,从而使主题有了普遍关照,读后使人脊背发凉,不寒而栗。

    小说以一起谋杀案为开端,描写了著名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出国前夕在家中被杀害,而他的好朋友野野口修和作家的妻子是现场的发现者。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野野口修的嫌疑逐渐加大,虽然他精心设计了许多误导警方视线的枝节,但明察秋毫的警官加贺恭一郎还是发现了他的蛛丝马迹,进而抓住破绽,步步紧逼,最后迫使野野口修向警方做了招认。

    野野口修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但不肯吐露杀人的动机,而警方没有杀人动机又不能结案。随后围绕着杀人动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几个回合下来,在警方强大的证据面前,野野口修终于妥协,交代了他的杀人动机

    这是一个凄美的关于外遇的爱情故事和从这个爱情故事延伸出来的杀人凶手惨遭作家胁迫,为了让心上人不被连累,而沦为作家影子写手的感人传奇。这起命案正是由于作家不遵守与影子写手的约定,出国前仍不肯交出野野口修的把柄而引起的激愤杀人。

    由于媒体的传播,死去的作家因为剽窃他人作品而变得欺世盗名,更因为采取胁迫手段成为人品卑劣的恶人; 而杀人凶手却因为捍卫爱情,忍辱负重成为令人同情的弱者。

    至此,情节反转,小说似乎可以完满收官。警方得到一个合理的杀人动机。关于动机的故事又是那么凄婉动人,合乎逻辑,可以结案了; 但你只要看看小说的篇幅,就知道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杀人动机更绝非如此浅薄淳良。

    警官加贺恭一郎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总是隐隐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遂又展开了大量细致的调查。他走访了大批认识作家日高邦彦和野野口修的人,包括他们少年时代的同学老师和作品中的原型,从而确立了一个判断即作家日高邦彦是一个正直,善良,勤勉,仗义的好人,而野野口修则是一个心理阴暗,际遇不佳,少年时代劣迹斑斑的的人; 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正身患癌症,心存绝望,放弃了治疗。

    加贺警官以此判断为基础对所获证据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推敲,终于发现了破绽。经过与野野口修当面对质,使他不得不承认他所有关于犯罪动机的说辞和证据都是他呕心沥血编排和伪造的,而那个所谓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天方夜谭。

    那么野野口修真正的杀人动机又是什么呢?这里小说借警官之口作了阐明并穿插描写了二人成长交往的许多细节。简单说,是因为野野口修恨日高邦彦,在心里隐藏着对日高深深的恶意。那么这股恶意又从何而来呢?答案是没有任何理由足以引起怨恨,相反,日高还是野野口修的恩人。少年时代,野野口修曾和他人联手欺负日高,日高却反过来救了野野口修。而到了成年时代,日高邦彦还在写作方面对野野口修加以提携。但是,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我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总之,我就是看你不爽。

    这便是杀人者野野口修的内心独白,真正的杀人动机,读来令人毛骨悚然。而他"费尽心思想出计划,就是为了破坏日高辛苦构筑的一切,而杀人这件事只是计划的一小部分。"作者不禁惊叹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一种心态?"

    小说«恶意»没有花大量篇幅在案件的侦破上,在不到三分之一部分就把凶手推到幕前。在后三分之二部分作者浓墨重彩围绕"犯罪动机",深入开掘,剥茧抽丝,将人性的恶赤裸裸展现在我们面前。

    人性的善恶争论由来已久。荀子主张"性本恶",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而鲁迅更是说"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

    西方性恶说则源于基督教思想。据«圣经»记载,人类历史上第一桩谋杀案就是亚当和夏娃的两个儿子,哥哥该隐杀了弟弟亚伯,动机就是因为嫉妒。看来人性之恶可以寻本溯源到人类的始祖。但基督教在承认人的罪恶的同时也指出了救赎之路,即神的恩典将我们从罪恶,邪恶和死亡中拯救出来,从而与神和好并在神面前享有平安; 而正因为在神里面有平安,也使我们能坦然面对苦难,始终保有信心,与他人安然共处。

    东野圭吾曾经谈到,"人性的独白,社会的炎凉,这是人类永远需要关注的命题。"他的小说«恶意»揭示人性之痛彻,令人不忍直视,但它没有探索任何救赎之路,给人类在茫茫黑夜里点亮些许光芒,也是本书的一丝缺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的独白---读东野圭吾的«恶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xv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