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今天晚上听魏老师的一节直播课,讲的是如何搭建评论写作的模型。
笔记如下:
叙事类创作和评论类创作
常见的类型:
读后感,文学评论,事件评论,电影评论
一个基础的认知结构:
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发了什么情感或想法(观点和感受)——具体是怎样想的(有秩序的表达)——这样想有什么意义(关联)
一.看到了什么
如何复述、综述、转述?
以《丑小鸭》为例。
1.必须保持简洁,以避免文章头重脚轻。
2.用背景(综述)+焦点(重要情节或细节)去架构。
3.如何复述、综述和转述、取决于文章的主题。
二、引发怎样的认识和情感
提出问题——表达观点——问题+观点
1.三的原则(选材)
首先——其次——最后
有人认为——但是——当然;
原因一——原因二——但是。
2.四种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重要性顺序。
3.这样想有什么意义
总结,延伸,与生命贯通(这是一个是什么的探索。)
关联越广泛和深刻,意义就特别重大。
今天晚上,听了魏老师的这一讲,是怎样运用金字塔原理来写评论式文章。
魏老师以家喻户晓的童话《丑小鸭》读后感为例,有理论有实例,从现象到情感,从情感到有顺序的叙述,最后升华,关联到自己的意义。
听完这一讲,对评论文章的表达清晰了许多。
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节课,一场讲座,都可以尝试用魏老师这样的方式写作、表达、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