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不少的家长从小鼓励孩子不断的参加各种比赛,获奖,然后发朋友圈“炫”一把,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父母的骄傲和爱的结晶,对孩子倾注了过多的期望和疼爱,都希望他们可以成龙成凤,但是大部分人都最后努力的过着平凡普通的一生,我们对人生的理想有着崇高的追求和期待,这是正确的,但是对自我的认知应该更具体才对,需要更贴近现实和脚踏实地。不能什么好的都想要,但结果什么都拿不到,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昨天带了亲戚家的孩子去了复旦大学参观,“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是这座大学的校训,一进校门口就有很多人排队等着刷身份证进去,大部分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父母带着孩子来这所高等学府来参观,想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个“崇高”的使命,好似来过这里就能把“仙气”带回去,我当时高考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想法,那时在省府的亲戚就会开车带我到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这样的大学门口拍照打卡,希望以后能进这样的好大学读书,但是理想的实现毕竟是曲折的,后续我也没有考到这些大学里来,去了东北的某个本科学校读书,离家很远很远,十八岁的自己感觉到第一次自由的感觉,没有父母亲人的约束和照顾,很多事情都是由自己来决定和完成,那四年自己的灵魂是在东北冰天雪地里得到了升华,我并没有复旦那种“自由而无用灵魂”的感悟,却实在的感受到了“自由而有用灵魂”,在那充实的几年里,我没有选择游戏于大学生活,而是在人际关系和图书馆里学习,直到很多年后,再回首那些寒冬五点起床踏着能埋到膝盖的大雪去图书馆占座和考研,我从未和父母讲过这些经历,我也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到这些,这都是每个“灵魂”需要去感受的快乐和痛苦,是每个人的涅槃。
那些努力虽然在大学里没有实现理想,但是上天一定会用另一种方式“嘉奖”勤奋的人,只要你不放弃,生活是一定会引来转机的,而在等待的期间不要自暴自弃,不要埋怨生气而自毁“长城”。生气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只能往更严重的方向去发展,适当的“放松”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突破。
我现在看着父母们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大,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考入或考入那个大学,但是要孩子真正的感兴趣喜欢才行,如果不喜欢这件事,即使完成了也不一定是自己开心的,反而会是自己“一生的伤疤”,父母不要去攀比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每个孩子的“降临”都有使命去完成,都会有独立的路要走,那些17岁就能拿奥运金牌的孩子,并非一生都会是“冠军”,而那些在成长的路上跌跌撞撞的孩子,虽大器晚成,但是也一定能在某个领域坚持获得自己的认可,也依然可以获得鲜花和掌声。
做个自由的灵魂是对的,每个自由的灵魂都是闪着一片独立的光辉,会充分的吸收阳光和玉露的滋养,在绽放的时刻是那么的夺目。没有思想的灵魂只是个空壳,没有目的地的灵魂只是“走肉”,没有“心”的灵魂只剩”恶“,我们不要这样的灵魂,即使想无所事事,也可以做个”躺平“的灵魂,无拘无束,不为形所役。
一个自由而又有用的灵魂,其实很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