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安全生产月”,谈读《最高职责》这本书的感受,我自然要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分析,说说《最高职责》里的萨伦伯格机长,如何能在2009年1月15日,把引擎熄火的飞机成功迫降于哈得孙河上,创造出使机上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的“哈得孙河奇迹”。
我想创造奇迹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良好的飞行员培训体系,萨伦伯格16岁就开始接受飞行培训,17岁就独自驾机飞上蓝天,个人兴趣结合从娃娃抓起的良好培训体系,为练就个人高超的飞行技术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事发时靠谱的队友,从副驾驶到机组成员到地面的管制员,反应迅速、配合默契,展现了全行业高水平的运行保障整体能力。三是反应迅速的应急救援体系,事发后自发第一时间赶到的哈德逊河上的渡轮,从直升机上跳入冰水中的警察,立即到位的消防员和医务人员,不管是不是负有职责,所有的人都果断、有力、毫无犹豫的投入营救,旅客们的撤离也井然有序,二十分钟内所有155名机上人员都已经被救援到了安全的地方。当然还有另外的一点,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烦人”的调查,完全是“对事不对人”式的严肃理性的调查论证,可能避免了下一次灾难或成就另一次奇迹。
能做到以上这些,即使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我想美国同行们在我们面前,依旧有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底气。
对于我这个70年代初出生的人来,谈起美国的感受有些复杂:小时候是敌人对手,是从那时看过的反帝抗美小说、电影而来,如《剑》、《奇袭白虎团》等等;读大学时的90年代初,喝可乐吃炸鸡、看引进大片,不觉有几分羡慕;参加工作进入民航后,特别是90年代末因为参加进口设备工厂培训踏上美国的土地,更多的是感受到是美国高度发达的民航运输业带来的震撼,然后是从那时开始向高水平同行们学习借鉴的渴望。
近几年,中美之间的波折令人深感不安,给未来的世界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我们应该怎么办?不妨从最近发生的一件举世瞩目的外交大事件说起。6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在这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大国之一的领袖与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工商界领袖之一的会晤中,习主席的一句话,引起全球关注热议,他说:“我常讲,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我们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希望两国人民友好下去。”
中美之间不乏有这样观点的有识之士,《最高职责》的作者萨伦伯格,译者杨元元都是他们中的代表,也包括今年上半年来华的库克、马斯克。
同样的,在读《最高职责》之际,我还想到2021年3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说,“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美国,而是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中国。”,这也代表着我们今天向民航强国迈进征途上每一个空管人的心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