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不能叫雪中观后感,因为还没有看完,这场戏格局太大,落幕曲终再动笔,怕会顾尾不顾头,记不得最初一些感触,毕竟这种东西,说深也深,说浅也浅,一瞬汹涌,归于平淡,现在记得多牢靠心怀多激荡都做不得真,若是很久很久以后,看到一些说不上多大关系的事或情,一番辗转想到书中字句,才算深刻了。
我丝毫不怀疑这本书会带给我这种深刻,暗自期待。
思绪挺乱的,我写东西好像一贯如此。想到哪写哪吧。一本书出彩该是主角,传奇却在百态。怎么说呢,我喜欢看故事,从前最爱的一本小说是昭奚旧草,主角很出彩,百态还欠奉,大概也有个数十态,已经令我折服。至少作者写角色,不能束在一个框里。善的设定就行善,恶的设定就作恶?这样写小说的不要太多。可真正有血有肉的角色,怎么可能只有一面两面?人活在世,都是千面怪物,何时何地何种情景,无数推力拉力,最终指向一条道路。其中任何一方的力强了弱了,都影响结果。
说了这么多闲话,回归原文,从主角提起吧。嗯,世子徐凤年的韬晦,别的小说不是没有过,不过那些什么为了夺权而假装无意的皇子的设定,清穿雍正文之后已经烂大街了,又或者有些向往平淡生活而刻意藏拙的才华之辈,这个可能稍稍接近徐凤年,但也不是。
年少胡作非为,有点觉得爹不会老,姐很厉害,故而放纵自己的成分,更多的是,惹人笑柄一无是处,才能活下来。
橘子评价他这个柿子慧极必伤,情深不寿,两样占全。算看到了一点实质。
其实我更喜欢他大姐的评论,这个弟弟啊,对于别人抢破头去争的,从来是不在乎,而一些贫苦人家都不重视的,偏偏看得极重。
好的东西都留给亲人,一柄春秋,也想留给那个口口声声要练成无双剑术的患难兄弟,纵然不知他是否愿成,亦不知他如今身在何方。
施起儒家法家兵家的手段统统不含糊,骨子里偏偏信佛信因果。
很矛盾,很有看点。
我看故事比较奇葩,一向印象深的都是零碎细节。仔细想来,他用命博来的杀金刚杀指玄杀天象以下韩无敌甚至杀百年老怪物王仙芝,都是大戏,场景刻画极其动人心魄,令人震撼。
但真正让我抖了抖小心脏的,最近的一场,命北凉老将卸甲然后令其后辈好好数数这些老将身上有多少旧伤疤,这个小情节担得上神转折三个字。
再往前想,单骑入北莽对着皇甫啥啥那一番关于北凉军拔刀的言论。
或者陪着眼盲许老兵聊当年春秋,看似随意地应下将来为他送终。
这些…在我以往看的小说中,很难见到。
就像那一壶绿蚁酒,看似粗劣,别人不屑动笔去写,这本书作者却是偏爱。
其中滋味,当是饮水自知。反正我喜欢得不行不行的。
有一条明暗线始终是在的——两个江湖。
有木剑温华缺牙老黄还有被赶出家门遇见小贼都得风紧扯呼逃命的无良世子的那一个;
至于另一个……温不胜名传京华又决然离场,剑九黄一战成名却身死武帝城,无良世子……翻身把歌唱?
好吧并不是,虽说成了四伪镜占全,力战天下第一甚至干掉天下第一的传奇人物,世袭北凉王,三十万铁骑军心所向,听着好风光。但是每次喝酒,没人能陪着不醉不归喝醉了再去调戏小姑娘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