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存在着多种可能,我们不能被历史的一小段过程所迷惑,而要在较大尺度的历史范围内考察一切。——《随机漫步的傻瓜》塔勒布
先做个小调查。
你关注了多少个公众号?
你关注了多少微博大号?
你关注了多少小红书、抖音大号?
又,你每天一刻不停地耍手机,究竟在刷什么?
你即使去卫生间都机不离手,究竟在担心错过什么?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先说回正题。
为什么无论投资还是从事任何工作、活动,都应该关注“长期”,都坚决不要陷入“短期”?
今天我们重点聊一下关注“短期”究竟有哪些危害。
1.短期来看,日常接收到的信息中噪声更多。
先说一个前段时间拼多多上热搜第一名的事件,主要内容是,拼多多前员工王太虚,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之后匿名发帖,被拼多多辞退,于是发了自述视频,迅速引爆全网,并被送上热搜,第一名。
然后各类公众号文章,各级大V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各个角度分析资本的力量,带血的资本,等等,一时间似乎拼多多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生活一切照旧,拼多多甚至股价还上涨了不少,相关新闻在有意无意的操作下,如果不是刻意搜索,几乎已经销声匿迹。
再看一个刚刚发生的事情。3月29日,一条有关“包钢集团男职工跳入高炉钢水”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一名工人径直走向了温度高达2000℃的炼钢炉。
接着包钢钢管公司公告:一名员工因股票和期货巨亏,跳入炼钢渣罐身亡,系自杀。
该信息全网疯传,然后又迅速被后来的信息淹没。
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下,上面的两个新闻,对于我们个人的生活究竟影响在哪?
拼多多管理很严格,员工很辛苦,股价没有受影响,还涨了。
这些跟我们自己究竟有多大关系,除非我们购买了其股票,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影响,然后呢?
再看第二个信息,我当然应该表示同情,然后呢?
李笑来总结了人生三大坑,即“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心急火燎随大流”、“为别人操碎了心”。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在莫名其妙凑着别人的热闹,随着吃瓜群众的大流,操作着那些完全跟自己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人的心,更有甚者,哪个明星今天跟谁暧昧了,又跟谁聊天了,跟我们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更有甚者,你自己省吃俭用花钱租住在10平米的房子,却在心疼某明星生意亏了,还要想办法接济他,而人家还继续住着别墅开着豪车,真是操碎了别人的心。
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不断刷微博,看公众号文章,接收到的普遍都是类似的无用无效信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普遍属于没什么大用的噪声。
2.关注短期,对情绪可能造成极大影响。
塔勒布大神在其《随机漫步的傻瓜》中虚拟了一个案例,可以清晰看到,即使结果比较好的情况下,由于过于关注短期,也会对人的情绪上造成极大影响。
一名很擅长投资的退休牙医,投资获得的报酬率可望比国库券高15%,本年误差率(波动性)是10%,换算之后,任何一年赚钱的概率为93%(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正态分布)。
从比较窄的时间尺度来看,任何一秒赚到钱的概率只有50.02%,每分钟50.17%,每天54%,每月67%,每季77%,每年93%。
于是,在非常窄的时间尺度内,赚赔概率几乎相抵。
但经济学家估计,有些行为负面影响的强度是正面影响强度的2.5倍。这也意味着,这位牙医在赚赔比率相抵情况下,本人会更加痛苦。
但从稍微宽一些的时间尺度来看,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如果牙医每个月看一次投资组合,因为67%的月份赚钱,牙医一年只心痛4次,快乐次数有8次。
如果牙医每年只看投资组合一次,假设还能再活20年,其中将体验到19次惊喜,一次不愉快!
同一位牙医,采用相同的策略,只是查看的频率不同,却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这个案例也说明,如果太过于关注短期,一件结果本来不错的事情,由于关注策略不同,导致完全不同的情绪波动,进而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
事实上,不仅仅带来的体验不同,最终能否等来那个好结果,也会成为未知数,因为一个人受到过多负面情绪影响,很可能不再坚持,太痛苦啦。
按照李笑来的理念,坚持这个概念本可以不存在,可以通过给事情赋予正面意义,进而让大脑更加主动地完成那件事,但作为一名正常人,随时有一半的时间承受痛苦煎熬,实际体验又是正面影响的2.5倍,想想也确实挺难为人拉。
3.有些变化,短期往往并不明显。
正如每个人实际的成长曲线那样,如果把时间单位换算为一天甚至每时每刻,甚至使用塔勒布大神在上面那个案例的每分每秒,如果跳出那根线,站在所谓上帝视角去看,当然可以看到这条曲线大的趋势仍然不变,但对于身处那根线上的人来说,前后能够看到的,就是一条没有任何波动的直线,一马平川!
比如学习某项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够非常明显的感到这一秒比前一秒有明显的进步,即使最简单的练习打字(按照我去年学习双拼输入法的体验),至少也需要以天为单位,才能够体验到那种明显的变化。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一项技能,就是希望马上看到效果,但一个人从接触一项新事物,到逐步熟悉,到克服过去的习惯思维和做法,到慢慢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进而再到一步步由慢到快,再到逐步熟练进而熟能生巧,除了自己调整情绪拥有“坐冷板凳”的准备,还要调整心态勤加练习拥有“长期”的理念,相信大多数人都应该有所体验,有所体会。
学习技能没有体会到明显变化,因感受不到进步而放弃,至少今后还有机会再体验再尝试,但有些事情,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是无法多次尝试的。
再说一下那个老生常谈的抽烟话题吧。
为什么那么多警示宣传,那么多善意提醒,很多人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享受吞云吐雾那一刻的舒爽?
除了他们强调的各种理由,比如上瘾、不抽烟心理不舒服等等或主管或客观的因素,或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身体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逐步累积的过程,除了受到那些硬性伤害,马上能感到疼,抽烟带来的损害,本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显露效果,可能需要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能出现后果。
正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相对于几十年之后的结果,人的大脑肯定选择当前这一刻的舒爽,这才是本性,本能脑就是看不到那么远,即使别人说的再严重,那也只是存在于大脑某个角落,仅仅听起来严重的一个概念。
实际情况可能是这样。
往后看,似乎没看到变化,“没他们说的那么夸张,都按那些科学道理,那就别活了,平时都生活习惯,没几件事符合他们的要求”;
往前看,看不到变化,“你说的可能有道理,但前路都是黑的,谁也看不透,闷着头活吧,谁知道未来会出现啥情况,也许几十年后,科技早就解决了你说的那些问题”。
这些话是不是有点熟悉,至少在我过去的生活中,类似的言论经常不经意间就会飘进耳朵。
还有更熟悉的,“怎么偏偏就是我,别人抽了一辈子烟,也活到99岁,我怎么这么倒霉啊!”
往前往后看不到变化,正是因为过于关注短期,如果把时间放在5年或者更长时间,也许体检报告就会告诉变化了。
现在回到开始的那个小调查。
关注了那么多公众号、微博号,无非想要获得更多信息,避免自己被社会抛弃。
只要有空就刷手机,甚至没有时间挤出时间也要刷手机,无非也是唯担心遗漏某个重要电话,遗漏某个重要信息(或许在心底深处,总认为将会有一个重大机遇等着自己?)
现在让我们共同放下手机,给自己几分钟时间想一想,如果一天不刷手机,不关注那些信息,究竟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究竟对人生会带来什么后果?
又,你接听的每个电话,你看到的每条信息,相对于整个人生,究竟有多重要?
又,这些重要的电话和信息,在众多电话和信息中,占多大比例?
仔细认真梳理一下,你的结果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