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真的有“不自由,毋宁死”的人,又是否真的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高贵品质,恐怕都没有,自由和爱情高不可攀,但自由和爱情又很容易得到,不过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罢了。
我要讲的是一个真实发生在某农村的事情,今年的农历初五左右,在邻村的一户农家里,发生了一件令人十分惋惜的事情。
一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从三层楼上掉下来摔死了,我初次听说这件事情便充满了好奇,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是自杀?是他杀?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恐怕都不是,这女生本来不想死,她的死纯属偶然,一切的一切,早已注定好了,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因果在操纵着她的一切活动。
作为家中的独女,她得到了父母的万千宠爱,父母把她视做掌上明珠,用句说的不能再说的话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好在家里开了一个安装水暖的商店,收入可观,在女儿十岁的时候家里就盖上了小楼,且在农村的新民居里购置了一套新房。
我们知道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顷刻间爆发的,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是有许多事情作为铺垫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因果。
同很多家庭一样,父母的娇生惯养使女儿变得越来越任性,在学校的时候养成了与人攀比的习惯,什么东西都要最好的,她的父母则认为孩子还小,想要点好吃的或者什么漂亮衣服很正常,他们没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他们总是尽量满足女儿的所有要求,就算他们没有也要创造条件去满足。他们不知道,女儿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不听管教,然而,当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她的学习不好,但父母还是靠花钱跑关系让她上了一所中专院校,上中专的第一年是她经历的第一次远行,她的母亲哭的泣不成声,十分舍不得的送走了女儿,不上中专还好,因为上了中专成了这场悲剧的源头。
在外面的世界,她觉得终于摆脱了父母的束缚,自己可以干些随心所欲的事情了。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的心里萌生了恋爱的念头,这本来是很美好的,可是她认识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社会浪荡子,所谓“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说的就是他这种人,然而,初入社会的她没有看清这男人的真面目,她为他的浪子气质所打动,完全沉浸在了他精心设计的甜蜜陷阱里。她把家里给她的生活费全部给了那男人,并不断的向家里索要更多的生活费。
过年的时候,她回到家中,母亲无意间听到了她同那浪荡子说话的声音。
母亲有点愤怒了,她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人染指自己的宝贝女儿,同丈夫商量后,他们明确的向女儿提出了这件事,可是,走火入魔的女儿根本不听,反而顶撞起他们来,并声称要同那人远走高飞,他们害怕了,他们知道女儿真的会这样干。
同那人远走高飞,他们将失去自己的女儿,他们“急中生智”便一把锁将女儿锁在了家中,当时的抗疫形势已进入十分严峻的环节,他们想等疫情过去了再好好劝说女儿,于是,他们按时送给女儿一日三餐,祈求暂时稳住女儿。
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
这女生或许是感受到了情郎的召唤,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精心打扮了一翻,挎上了小包,鬼事神差的顺着楼外的下水管道往下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