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 n'ya qu'un héroïsmeau monde : 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
罗曼·罗兰的这段名言,这些天读来尤为感触。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这段你我耳熟能详的话,其实出自罗兰为一个人写的传——《米开朗基罗传》。
1508年的5月,米开朗基罗33岁。他在罗马,开启了一次长达四年多的创作。
今天,我们去到罗马西斯廷教堂,无疑都会带着震撼的目光去仰望那穹顶之上,文艺复兴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创世纪。
你很难想象,一个一生都充满悲情的人物,会以超乎常人的热情去创作这样伟大的作品。
时隔五百多年后,罗马人正以一种让世人瞩目的生活态度,诠释着罗兰这句名言。
就在封城第四天,罗马市长维吉尼亚·拉吉走出办公室的阳台,呼吁罗马市民在每天晚上 6 点钟打开窗户,走到阳台上唱一首歌,用乐观来传递希望。
image在她的阳台上,悬挂着一张手工制作的条幅,写着 “AndràTutto Bene”。翻译成中文,意思是:一切都会好的。
——————————————————
罗马人的阳台
————————
从罗马到托斯卡纳,从米兰到西西里,每天都有别离的哀伤,但生活依然要继续。意大利人不约而同站到了阳台之上,用音乐彼此沟通,相互鼓励。
此时的阳台,便是和外界相连的一座桥,便是生活继续下去的勇气。
事实上,早在古罗马时代,阳台就已出现了,其样式也大体保留到了今天。阳台的英语balcony,就源自意大利语 balcone。
从古罗马时期开始盛行的阳台,在一开始就与巴黎街头常见的封闭式阳台不同。后者看起来更像一种装饰,而前者则延伸到了公共领域。
古罗马城的公寓楼最开始的时候,阳台只承担了晾衣服的功能。进入罗马共和时代后,部分居民开始把钱放在篮子里,通过阳台与楼下的商贩进行货品交易。一来一去,阳台也增加了贸易职能。
时至今日,在那不勒斯和南法地区,依然能看到这种传统。所以,如果回到公元一世纪前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古罗马的城市居民早已住上了多层公寓。
这些公寓通常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从形制上来看,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看上去很“高级”,但事实上,在古罗马时代,住在多层公寓里的通常是穷人。
虽然罗马城的居民已经用上了“自来水”。但很多公寓内的厕所、排水设施都不齐全,许多公寓甚至还面临着坍塌的风险。
公寓结构图相比之下,贵族和富商的居住环境要明显优良许多。他们住在了一种称为“多姆斯(domus)”的城市独立屋里。
这种独立屋通常坐落在市区,每个街区最多有八栋独立屋。而最大的独立屋,可以有整个街区那么大。独立屋内,不仅房间众多,甚至还有室内花园、中庭以及随处可见漂亮的壁画。
独立屋结构图 独立屋内的花园罗马城的幸福指数
这就是现实,贫富的差距始终都在。但好在罗马几任首席执行官都是城市建设的一把好手,因此在当时,罗马人的整体幸福指数还是蛮高的。
罗马城有11条供水干渠通往城内,进入城内后分引水管遍布于街道、小巷,以供居民生活饮用、洗涤、沐浴等需求。甚至到了后来,还出现了用于装饰性的喷泉。
古罗马的高架引水渠据说,古代的罗马有3000多个喷泉,被称为“喷泉之城”。每当闲暇及重大节庆期间,还有人围着喷泉进行各种音乐表演。而最能体现罗马人幸福生活的,莫过于遍布于罗马城中大大小小的公共浴场。
庞贝浴场在罗马共和时代,公共浴场就已经有热水厅、温水厅、冷水厅之分了。较大的浴场甚至还有休息厅、娱乐厅和运动场。
更为夸张的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朗诗恒温恒湿”,在彼时便已经有了雏形。部分公共浴场在地下和墙体内设置管道,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通过流经各个大厅的陶管,实现供暖。
及至罗马帝国时期,浴场的规模日益扩大。大型的皇家浴场甚至还增设了图书馆、讲演厅和商店等。浴场内还细分了更衣室、按摩室、涂橄榄油和擦肥皂室、蒸汗室等。这些浴场规模之大,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可容纳1500人的卡拉卡拉浴场鸟瞰兴建于公元298年的戴克利先浴场,先后征用了四万民夫耗时8年才建成,占地12公顷,可以同时容纳3000人洗浴。这个浴场在公元6世纪开始逐渐荒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其原来中央大厅的部分在米开朗基罗的主持下,被改建成了天使的圣玛丽亚教堂。
天使的圣玛丽亚教堂有趣的是,对十二星座蜜汁喜爱的米开朗基罗在这座教堂的大理石地面上留下了十二星座的印记。有机会去的话,不妨花点时间找找,看看凑齐了十二星座,能否召唤出什么?
image注意到没有,诺大的中央大厅在三个叠加的十字拱券(xuan)覆盖下,显得庄严而宏伟。这种大跨度拱券的诞生,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以至于后来许多著名的建筑,多多少少都加以借鉴。
比如纽约中央车站,不得不怀疑,设计师是否也是受到了这些豪华浴场的启发。
纽约中央车站只是在两千年前,诺大的空间下,行色匆匆的旅客却换成一个个赤诚相见的人,在水雾弥漫间谈笑风生。这场面,着实有些荒诞而有趣。而让这种超大空间得以实现的,却是和一座城市的覆灭有关。所谓,一城落,万物生。后面的故事,和四个皇帝有关,哦不对,确切的讲,应该是五位。
大穹顶下,玫瑰雨为谁而落?
——————————————
还是回到公元前79年,维苏威火山的大爆发,让一度兴旺的庞贝城团灭。然而那些厚达5.6米的火山灰,却在日后成就了许多个经典。
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古罗马的工匠就已经开始使用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到了公元前一世纪,这种稳定性能极佳的混凝土工艺几乎完全代替了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
“水泥”的提前问世,造就了一个建筑史上的神话,一个屹立了上千年的大穹顶得以应运而生。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在罗马城内修建了一座神庙。这是他为了纪念早年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传说中的埃及艳后)而修建的,并以此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得名“万神庙”。
但真正让万神庙流芳百世的,却是后面的一位皇帝。公元80年,万神庙1.0被焚毁。38年后,喜爱建筑设计的哈德良皇帝开始重建万神庙2.0。
万神庙说个题外话,哈德良皇帝是古希腊先贤的忠粉,为了这个,他甚至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样,留起了胡子,并成为了古罗马第一个留大胡子的皇帝。
哈德良雕像说回万神庙,重修后的万神庙有一个43.2米跨度的穹顶,半球形,从顶点到地面的高度也是43.2米。如果下半部分加上一个镜像的话,那就是一个完美的球形。
这样跨度的无柱空间,放在当时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无法实现的。但借助于混凝土建造的工艺,罗马的工匠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工匠采用了分段浇筑的方法,先把圆柱形的墙体盖好后,绕墙一周搭起了脚手架,此后先在墙体上搭建第一圈的木质结构模具,并在模具里浇筑上用火山灰、石灰、海水混合成的灰浆,再加入凝灰岩(火山碎屑)。等到第一圈凝固后,再接着往上做第二圈。每一圈逐渐缩小,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完成整个穹顶的浇筑。
万神庙剖面图据现代人研究,罗马混凝土内含有一种很难制造的罕见物质托贝莫来石,又叫硅铝酸盐,由于铝成分的加入,其硬度和弹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最精彩的部分却在于,在即将封顶的时候,工匠们却天才般地在穹顶上“留白”了。这一神来之笔,成就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神话。
遇上晴朗的日子,一束光投进万神庙。随着阳光移动,光斑在神庙内游走,变幻成各种形态的圆。这些调皮的圆,有时在穹顶上,有时在柱子上、墙壁上,到了正午时分,又会落到地上。这些游走的光,仿佛要把沉睡的万神唤醒。
image当然,这个孔也会给神庙带来一些烦恼。比如:下雨的时候。
image但现在,每年的五旬节,会有很多人期待这里下的另一场雨。5月20日上午9:30,消防队员会从高高的穹顶上洒下数以万计的玫瑰花瓣。这一刻,万神回到人间。
image image由于万神庙过于经典,导致后世许多建筑纷纷向其致敬。
弗吉尼亚大学 美国国会大厦 柏林国会大厦新穹顶感谢上帝,它成了废墟
————————————
如果说,万神庙是天使的作品。那么下面这个建筑,就应该算是“魔鬼级”了。公元72年,罗马帝国皇帝韦斯帕芗为了取悦凯旋的将士,下令修建斗兽场。具体位置就在今天的市苑大道,也就是帝国广场大道东南。
古罗马地图韦斯帕芗的审美取向并不令人意外。在他的前任皇帝尼禄执政期间,在尼禄本人演唱的音乐会上,韦斯帕芗居然睡着了。事后,他还因此遭到了皇帝的驱逐。
相比起屋大维、哈德良,韦斯帕芗显然对艺术和建筑并不太感冒。他要的,是更为直接的“行为艺术”。
公元80年,在8万名俘虏耗时8年之后,斗兽场建成,全名叫“科洛塞奥大斗兽场”。“科洛塞奥”,罗马语为“高大”、“巨大”之意。
建造它一共耗去了10万立方米石料以及用于连接条石的300吨铁扒钉。
为了庆祝斗兽场的建成,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狂欢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
image斗兽场内部而如果单纯从建筑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作品。
斗兽场外观呈正圆形,而俯瞰呈椭圆形。外墙的设计极具艺术性,由于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各式大小的拱门起到了承重作用,而原先用于承重的立柱则成为了装饰品。
尼姆四方神殿 早期的罗马建筑,立柱依然起到承重作用 科洛塞奥大斗兽场斗兽场外墙分为四层,由下向上三层的每一个拱券之间都有两根立柱支撑,第一层立柱全部为多立克式,第二层为爱奥尼亚式,第三层为柯林斯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们从中获得灵感,以此来设计府邸建筑。
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鲁切莱府邸斗兽场最多时能容纳大约九万多名观众,但和今天不同,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VIP内场票。
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是给富人的(马云爸爸也只能在这里),第四区是普通公民,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的。地位越低,坐得越高,且全部是站席。
角斗场看台剖面图斗兽场的设计极为精妙。经现代科研发现,整个斗兽场的下方是一个由岩石和混泥土堆砌的椭圆环形基座,基座之下还有一个沙土层。这种天才的设计相当于汽车的避震系统,起到了缓冲震波的作用。
自斗兽场建成之后,除遭受闪电和火灾外,还在公元442年、1231年、1255年、1349年先后遭遇四次大地震。但这些自然灾害都未能撼动它。
此外,斗兽场还拥有完美的分流系统。观众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场内。另有160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据说只需十分钟,观众就可以全部清场。
在斗兽场的顶层石壁上还有很多孔槽,用于插入搭建遮阳天棚的木棍。竞技开始前,士兵会用白色或红色巨型帆布搭建遮阳棚,为观众避暑、御寒之用。这个天棚由绳索控制,可以随时调整角度和宽度。
斗兽场结构图然而,发生在这座建筑的故事,却并不诗意。 这里经常有数万人涌进来进来看各种角斗表演,或是角斗士杀野兽,或是角斗士杀角斗士,或是野兽杀角斗士。
每次格斗以前,角斗士要面向皇帝行告别礼:“Ave Caesar morituri te salutant!”
(啊,皇帝,将死之人向你致敬!)
当一方被击倒,获胜者把头转向观众席。所有的观众在这一刻都能在瞬间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当观众纷纷举起手,大拇指朝上,落败方可以免死;大拇指朝下,瞬间人头落地。
电影《角斗士》剧照五百多年,在这个巨大的椭圆形建筑内,七十万角斗士,动物不计其数,为了观众席上的山呼和狂欢而搏斗。筹码,是一条条真实而鲜活的生命。
许多年后,作家狄更斯如此评价道:
这是人们可以想象的最具震撼力的、最庄严的、最隆重的、最恢宏的、最崇高的形象,又是最令人悲痛的形象。在它血腥的年代,这个大角斗场巨大的、充满了强劲生命力的形象没有感动过任何人,现在成了废墟,它却能感动每一个看到它的人。
感谢上帝,它成了废墟。
一帝功成万骨枯
——————————
废墟也好,枯骨也好,在皇帝眼里,或许都不算什么。相比同时期的大汉帝国,古罗马帝国同样以战功著称,但这仗打得显然“滋润”了许多。
到了公元2世纪,当时的罗马皇帝图拉真,通过对达西亚(今大部地区在罗马尼亚)的征服,开始把扩张的矛头指向东方。
公元117年罗马帝国疆域图随后在公元113年,罗马军团攻占了亚美尼亚,渡过底格里斯河,攻陷安息(帕提亚);两年后,抵达波斯湾。
随着罗马版图成倍扩张,罗马帝国还因此获得了大批财力和人力(这有点像北宋的开国发家之路),加上国内扶农政策的实施,帝国国库充裕。
有了钱,就容易催生暴发户的心态。这一点上,皇帝也不例外。
图拉真随即在罗马修建了一批彰显艺(zhan)术(gong)的建筑,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图拉真纪功柱。图拉真纪功柱用大理石砌成,高达27米,基座是爱奥尼亚柱式,柱头采用多立克柱式。以柱身上精美的浮雕而闻名。
图拉真纪功柱柱身浮雕上刻画了缓缓的多瑙河水、地平线上的罗马前哨、着了火的房屋以及横贯河流的桥梁、营帐、城堡等,此外还刻画了2500个人物,以此构成了极为丰富的战争画面。当然,男主角图拉真的形象前后出现了90次。
图拉真纪功柱浮雕局部此外图拉真还模仿了前前任提图斯的做法,下令修建了图拉真凯旋门(后被毁)。到了罗马帝国时期,每打一次胜任,几乎就要修建一座凯旋门,而如今存留在罗马的,仅有三座:南端的提图斯凯旋门,北端的塞维鲁凯旋门,以及中间的君士坦丁凯旋门。
罗马城中的塞维鲁凯旋门和提图斯凯旋门提图斯凯旋门是后来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的重点学习对象,用来给大教堂做正立面。今天我们去欧洲看许多教堂,就能在其正面发现凯旋门的影子。
当然,后世抄袭得最为彻底也最为成功的,依然是一位皇帝。
1805年,拿破仑打败俄奥联军。此后便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为原料,仿照图拉真纪功柱的样式修建了旺多姆圆柱。柱身上描绘着拿破仑的四十五场战役的故事,顶上立有拿破仑铜像。
巴黎旺多姆广场的拿破仑纪功柱同样为了纪念这次胜利,1806年法国开始在巴黎修建凯旋门,但直到拿破仑去世15年之后的1836年,巴黎凯旋门才得以完工。这就是我们今天在香榭丽舍大街上看到的这座。
image尾声
罗马人的闷骚,你不懂的
————————————
印象中,罗马人以军纪严明著称,就连挑选士兵都遵循严格的标准,要有“警觉的眼睛,高昂的头,宽阔的胸膛,强健的肩膀,有力的胳膊”。
但古罗马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又是写在脸上的,尤其是对古希腊文化的膜拜。
但在城市建筑上,古罗马人却更多地继承了伊特鲁里亚文化(今意大利半岛及科西嘉岛),尤其是他们的拱券技术。
在此基础上,古罗马人又吸收了古希腊建筑的精华,以此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
但如果就此认为,古罗马在建筑和艺术上也和他们的军事一样严厉、刻板,那就错了。无论是古希腊文化,还是伊特鲁里亚文明,都有其浪漫和生动的一面。
伊特鲁里亚壁画(罗马塔尔奎尼亚国家博物馆)所以,罗马人的浪漫基因是在骨子里的。
就在今天意大利的维罗纳,莎翁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在的城市。原先的角斗场已经被改造成为了一个剧场。
每年在那里都会举办一场著名的维罗纳歌剧节,到歌剧节这一天,几万名观众每人手持一根蜡烛听歌剧。可以想见,这是怎样的场景。
维罗纳歌剧节所以,回到罗马人的阳台之上。
在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当小李子看见阳台上的朱丽叶时,在角落里悄悄说了一句话:
“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