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治家之道
中国传统的治家观念,其主流方面是主张严的,故有严父慈母之说。代表主流意识的父亲,通常以严肃、严格的形象出现,慈祥、慈爱的角色则由非主流的母亲去扮演。“棍棒之下出好人”的观念,为多数人所信奉。
但也有不少家庭不严,如富贵之家,如独子之家,如老年得子之家。这些家庭的孩子从小在富裕娇惯的环境中长大,上进心缺乏,不能吃苦耐劳,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敬畏之念,故而难以成器。
曾国藩,朝廷二品大员,毫无疑问,他的家庭是富贵之家。曾氏深惧其家人染上京师纨跨子弟的陋习,对从严治家看得很重。
纵观曾国藩治家,对学业要求严格,他也希望子弟能科举顺利,沿着这条正途晋身入仕,这从他为后辈的乳名分别以甲、科、鼎、盛为冠即可看出。
但最重要的是曾国藩对子弟做人方面的要求更严格,即良好的道德和品性的灌输与培植。作为富贵之家的家长,曾氏为子弟的成才成器所借助的主要手段便是打掉他们的所倚仗的家世。
曾国藩要求家中保持寒士家风:“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微情。戒做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情以不晏起为首。
曾国藩要求家人“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少花银线,自然借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长矣。”
曾国藩要求家人不能打他的旗号。经过府县名城,不能惊动官长,严于德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