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周濓:为什么悲剧要比喜剧评价高

周濓:为什么悲剧要比喜剧评价高

作者: aspen6868 | 来源:发表于2018-07-03 14:06 被阅读0次

今天这一次的问答环节,我选择了几个与悲剧有关的问题。大家应该还记得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听友2500风景问道:“俄狄浦斯的错是不是在于他不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杀父娶母的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听友Spring1126的回答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她说:“我觉得俄底浦斯的错或许是某种自负带来的不谨慎。”

我同意这个判断。俄狄浦斯的自负源自于他的理性和知识,自从得知神谕,自己有可能杀父娶母,他就一直在试图逃避神的旨意,但是恰恰因为他自作聪明离开了科林斯王国,才狭路相逢杀死了亲身父亲,也恰恰因为他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成为了忒拜城的国王,才会迎娶自己的亲身母亲,而破解斯芬克斯之谜对俄狄浦斯来说,是人生的巅峰,让他从此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所以说,从这个角度看,在俄狄浦斯的身上突出体现了人类理性和知识的有限性,他每做出一个自以为正确的决定,其实都是在向命运的深渊多迈进一步。

听友雨虎2000问道,为什么古希腊的悲剧要比喜剧的评价要高很多?是否因为悲剧的悲恸比喜剧的讽喻更加深刻,更接近存在的本质?

如果泛泛而论,我完全接受这个判断。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喜剧调动的是人的感官,悲剧触碰的是人的思想;喜剧描绘人生的表象,悲剧揭示人生的真相;喜剧是人生的偶然,悲剧是人生的必然。

但是话说到这里,我们还是没有说清楚什么是悲剧,而且当我们这么来描述悲剧的时候,很容易就把悲剧精神与悲观主义等同了起来。

我记得非常清楚,大约是在26年前,我在北大二教昏黄的灯光下读《悲剧的诞生》,尼采在这本书中讲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弥达斯国王想要洞悉人生的真相,于是找到酒神的老师西勒弥斯,问他一个问题:对于人来说,什么是最好最妙的东西?没想到西勒弥斯的回答竟然是这样的:可怜的浮生呵,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于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

这段话是不是特别的动人心魄?我记得当年读到这里,忍不住做了一件有悖公德的事情,把这句话誊写在书桌上,期待有人能够与我产生共鸣。

然而我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句话传达的是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情绪,而不是尼采所主张的悲剧精神。

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叔本华引用了一句非常类似的话:

“人的最大罪恶

就是:他诞生了。”

叔本华解释说,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悲剧主角要赎的不是他个人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也就是“生存本身之罪”。叔本华说,一旦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对世界的本质有了完整的认识,由此带来的不只是“清心寡欲”,还带来了“生命的放弃”,直至“整个生命意志的放弃”。

所以说,叔本华是从悲观主义的角度去解释悲剧的,他的观点只是西弥勒斯的一个自然延续,他的基本态度是,既然人最好的事是从未出生,次好的是尽快去死,那就让我们坦坦荡荡从从容容地接受死亡和命运的安排吧!

可是尼采不一样,他不打算接受放弃的人生。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精神恰恰在于,在体悟到了存在的恐怖和荒诞之后,既不是像叔本华那样,选择放弃一切生命的意志,也不是像日神精神那样,借助于理性和光明,用“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温克尔曼语)去战胜存在的“可怕深渊”和人性的“多愁善感”,而是要更深地投入到酒神精神中,在悲剧中去体会一种“形而上的慰藉”,这种形而上的慰藉会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种极强烈的统一感”,人与自身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

说到这里,我想说一下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尼采显然是反对日神精神的“个体化”原则,为什么要反对个体化原则?因为它造成了无所不在的分裂。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到处都是深不可测的鸿沟和界限,这种分裂感是建立在人类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外化成日常生活的界限感和规则意识,其结果呢,则是造成了对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压制。这么说有些抽象,其实我们只要放眼看看自己的生活状态,就会意识到尼采对于现代生活的诊断是无比正确的。不久前我去日本旅行,整个社会高度的理性化,所有的事情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但是人与人之间有着极深的界限感,整个社会缺乏足够的活力,即使是在摩肩擦踵的新宿车站,你体会到的也不是人声鼎沸和生气勃勃,而是强烈的疏离感和压抑的情绪。

有听友也许会说,老师你在讲19世纪的尼采,为什么一竿子捅到了21世纪的日本?这是因为尼采的哲学是超前的,他曾经说过:“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尼采不仅预言了未来两百年的人类历史,而且还指出了此前两千年的古希腊根源,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说:“一旦日常的现实重新进入意识,就会令人生厌;一种弃志禁欲的心情便油然而生。”所以尼采才寄希望于真正的悲剧精神,也即酒神精神,通过它,可以“认识到万物根本上浑然一体,个体化是灾祸的始因,艺术是可喜的希望,由个体化魅惑的破除而预感到统一将得以重建。”

最后,让我们回到听友雨虎2000关于悲剧和喜剧的对比,巧合的是,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也谈到了喜剧,他认为当悲剧死亡之后,随之兴起的就是阿提卡的新喜剧,观众在喜剧舞台上看到的听到的不再是伟大人物或者高尚人物,而就是他们自己的化身,观众“为这化身如此能说会道而沾沾自喜”,尼采把这种喜剧称作“希腊的乐天”,而且是“奴隶的乐天”,因为“奴隶毫无对重大事物的责任心,毫无对伟大事物的憧憬,丝毫不懂得给与过去和未来比现在更高的尊重。”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得过且过,插科打诨,粗心大意,喜怒无常”。

再一次的,我们从尼采的描述中看到了21世纪的现代生活,如果尼采亲眼目睹现在流行的各种娱乐节目和选秀节目,他一定会再一次感慨自己的高瞻远瞩、一语成谶。

相关文章

  • 周濓:为什么悲剧要比喜剧评价高

    今天这一次的问答环节,我选择了几个与悲剧有关的问题。大家应该还记得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听友2500风景问道:“俄狄浦...

  • 不可超越的那个人

    突然想到破云里的话,悲剧总要比喜剧更加浪漫

  • 为什么是他:拜见姑爷大人

    对于喜剧题材,我长期持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好的喜剧总是要比悲剧要难得一见。虽然喜剧的内核总归是悲剧,但喜剧总是要有相...

  • 沧桑不尽,何遇而安——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感

    1.从大学开始就觉得悲剧要比喜剧好看,不是个人变态,只是纯粹觉得悲剧更能调动人的本性与对造成悲剧根源的反思,回味更...

  • 喜剧

    “你更喜欢悲剧还是喜剧啊?” “喜剧。” “这就是你一直写喜剧的原因吗?” “是。” “悲剧更崇高,悲剧结尾的故事...

  • 周进高中,喜剧?悲剧?

    众人看周进时,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

  • 2017-08-01

    喜剧的人生中会有悲剧,悲剧的人生里不会有喜剧。

  • 不悲,不喜

    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 悲剧喜剧

    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 2019-11-11

    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濓:为什么悲剧要比喜剧评价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gd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