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地面得到太阳热量最少,应该说最冷在冬至了,但是事实却不然。
“冷在三九”,是为什么呢?
原来地面的气温冷暖,不仅是受太阳光线照射强弱的影响,而且还与地面散热有关。到了冬至,虽然太阳照射时间较短,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但是地面在夏秋储存的热量还可以补充,所以天气不见得很冷。而到了“三九”,由于地面接受太阳热量较少,使夜间散热超过白天所吸收的热量,这时地面储存的热量消耗殆尽。由于热量入不敷出,造成地面温度逐渐下降,天气越来越冷。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了。因此,“三九”天气最寒冷。
三九养生,记住五个“1”
民间自古就有说法:“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夏补三伏、冬补三九”。寒冬时节,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经过一年的体力消耗后,会有所偏衰。
在冬季“三九”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身体正气恢复。

做到以下五个“1”,来年健康无压力。
疾病少生—— “1步走”
俗话说:“冬天走一走,疾病全没有;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就是这个道理。但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雨雪天路面湿滑容易摔伤、骨折,老年人在雨雪天最好少出门,出门须有人陪。一旦路面结冰,行走时要格外当心滑倒。
逢九吃肉—— “1只鸡”
冬季进补,离不开肉类。身体比较健康,既不体虚又没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鸡肉。俗话说:“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鸡肉性微温,偏向于性平,对人体的刺激很小。鸡肉既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略微抵御冬季的寒气,又不会让人吃出内火,是冬季养生的佳品。鸡肉最好采用炖煮的方法制作,其中小鸡炖蘑菇是一款经典的鸡肉炖煮菜肴。在我国部分地区素来有“三九时节一只鸡”的说法,也有“进九吃鸡”的说法,意思是进入三九,养生最好要喝一点鸡汤或者吃一些鸡肉。
养胃滋补—— “1 碗粥”
肾在五脏中非常重要,是健康的根本,人的衰老,从根本上说是肾的虚弱。冬季主闭藏,正是补肾的季节。但是,补肾不能乱吃补品,特别要注意的是,冬季吃肾脏,非但不能进补,反倒有害。喝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养生方式,粥利于消化、吸收,又美味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采用不同的食材,做出各种养生粥,可以益肾补血、滋阴润肺、益气健脾。
来年无痛—— “1 杯茶”
俗话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天吃姜,正合适。因为姜味辛辣,可以在体内产生热气,祛除冬季的寒气,所以常喝姜茶来驱寒,可以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吃姜要注意,一是冬季吃姜要去皮,二是不要在晚上吃姜。生姜“要热则去皮”,冬季吃姜为了驱寒,所以要把皮去掉。
未雨绸缪-- “1 张卡”
备一张百倍爱心卡重疾保障,它的出现让老百姓在面对重大疾病时不再手足无措,为疾病治疗赢得宝贵治疗时间,让患者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进入最为寒冷的“三九天”,此时应顺应气温下降、人体需补阳祛寒的规律,及时进补。但进补并不是说要食用人参、鹿茸、冬虫夏草这些名贵药材,其实最普通的食物,也有可能是最好的“补品”,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