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倡导逻辑式写作这种刻意练习思考的方式,来提升我们的思维与逻辑的能力,一旦我们能把一个复杂的、模糊的难题,真正清晰化、具体化了,那么就有了实际的着手点,行动的阻力也就不会那么大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95783/92e3f69edfb4d095.png)
01
—
我在工作中会接到一些困难的任务,往往这些时候,我需要静下心来,进行思考。
我会先拿出纸和笔,尽可能地将可行性条件都列出来,并将那个我认为最可能实现的选项假设成目标。
依据这个目标,再进一步思考,把所要做的具体事项给描述清楚,越具体越好,越详细越好。
碰到有疑惑、不清晰的地方,我还会标记要去实地调研一下。
总之,思考,再思考,就是要把头脑中与之相关的想法和念头都倒出来,摆在台面上,整理清楚,形成清单,让脑子变得清晰,让想法变得具体。
一旦把一个复杂的、模糊的事情,真正想清楚了,就有了实际的着手点,行动也就不会艰难。
02
—
其实,我的写作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我同样需要静下心来,进行深度思考。
我会先试着把我脑子里的一些困惑给列出来,比如:开始写作前要搞清楚哪些问题?哪个具体问题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然后我试着用结构化的思考来表达我的想法:
写作首先写什么 -- 这是目标;然后是怎么写 -- 这是方法论;但一定还有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写 。
搞清楚为什么写最重要,这是写作的目的与意义的问题,属于“道”的层面,或者说,做正确的事要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如果我没把为什么写作这件事的目的与意义搞清楚,那写什么与怎么写都是徒劳...
以上就是我深入思考的写作过程。
而且我也意识到,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其实以前自己就根本没能从底层逻辑上彻底搞清楚过这些问题。
把问题用写作的方式定义清楚、把答案用写作的方式描述具体,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理解和记忆就会深刻,也会让我真正体会到深刻理解知识的感觉。
03
—
反正,我现在有这样一种认知:
我的大脑就像是一个架构“模型”的“机器”,它的一大作用就是为了反映客观世界。
在我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大脑都会努力接收客观世界的信息,然后通过思维处理,在大脑内部构建出一个“主观世界模型”。
这个模型的完善程度,就决定了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程度。
但不同的人,肯定会构建出不同等级的模型:
有的人热爱学习、乐于思考,具有系统思维,构建的模型就很“清晰具体”。
有的人固步自封、不爱动脑,缺少大局观,构建的模型就很“模糊骨感”。
显然,“模糊骨感”的模型是不足以分辨复杂逻辑的。
这就好像,一张详尽的地图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一个城市的详细状况,而一张粗略的地图只能让我知道一些基本的道路信息。
所以,我需要保持思维的活力,在能量充足的前提下,形成思考的习惯,主动“喂”给自己新鲜有效的信息,不断给模型标记、画线、填充,逐渐完善模型。
也只有这样,我大脑中的“主观世界模型”才有可能更加接近客观世界的真实样貌。
04
—
最后,总结一下:
你平时做事往往犹豫不决,没有执行力,可能就是因为自己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认知模糊,对要做的事情只知道个大概,
正是这种“模糊”和“大概”让你产生了过度的焦虑和恐惧感。
而且,如果你只是向外界表达这种过于模糊的东西,那永远只会停留在问题阶段,别人也很难为你提供明确有效的帮助。
所以,我想倡导逻辑式写作这种刻意练习思考的方式,来提升我们的思维与逻辑的能力,
一旦我们能把一个复杂的、模糊的难题,真正清晰化、具体化了,那么就有了实际的着手点,行动的阻力也就不会那么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