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老师:
做为生活老师的您,能如此用心关注孩子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真是让人高兴,您写的这些案例是“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真正体现。
我们从小就知道互帮互助这个词,但在真实的生活中,能做到互帮互助也不易,就需要老师时时提醒,适时引导。您做的很好,能利用每天午点后的小憩时间,让孩子们互相帮助查看衣服、鞋子是否穿正确。别看这么一个小环节,但可培养孩子许多能力,不仅能提升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能力,还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孩子互相帮助的意识。
就如您所说的:
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遇到需要帮助的事情或人时就会不自觉的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一起随张老师的文字看到孩子们可爱的一面吧!
生活点滴中的教育
文:张学花
每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吃过午点后,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安静以后为接下来的区域活动做准备,顺便也检查一下自己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有没有塞到裤子里等等,帮助孩子们整理好衣物。
有一次,强强喊道:"老师,子涵的鞋子穿反了。"子涵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紧接着,佳薇又跑到我面前问我:"老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脚穿得舒服吗?"(其实,他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佳佳发现佳薇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换回来,佳薇把两只鞋子一起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可穿到脚上的却还是反着的。很明显,他对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楚。
对于中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儿都能穿对裤子和鞋子。而对于这几个个案,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是家庭因素。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助而不是教会。二是客观条件。由于这两个孩子的年龄较小,阶段发展相对比较迟缓。因此,虽然是中班的孩子,但还是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但毕竟只是中班的,所以只要重视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自由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也让幼儿学习了如何关注自己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所以,在平常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关心周围的伙伴朋友,与伙伴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友好习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快乐生活。
一日午饭后,我领着孩子上户外活动,孩子们上完厕所出来站队,下楼时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我班一个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因为这名孩子是特殊儿童,上下楼梯不方便,他下楼梯腿子发抖,不敢下,一个小朋友过去说“我来帮你吧”“我也帮助你!”我们都来帮助你,老师让我们要互相关心的。我跑过去说:“孩子们,你们做的很对,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老师为你们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对呀,听了孩子们这样的对话,了解到孩子们能互相关心 ,我们作为老师感到很高兴,很欣慰,特别是关注特殊儿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样的孩子,让特殊儿童感受到伙伴朋友对自己的关心。
“今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知道关心同伴了,很好!”并表扬了所有小朋友。
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