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朔,1958年出生于南京,中国内地作家、编剧。他创作的作品有《玩的心跳》、《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等,是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一位名人,他的小说风格以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为什么我会记住这个名字?估计是在某个地方听人讲解过他的书,让我对他有了好奇之心。
《我是你的爸爸》在书柜上,我拿起来又慢慢放下,对爸爸这个字我是很不待见的,看着厌烦有种某名的抵触【因小时候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是奶奶带大的,内心难免有埋怨】。
找了找发现没有王朔其它小说,只好取下,因内心好奇而且大众对他的作品看法有很大反差,有评判他的、也有赞扬他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想在他的作品里寻找答案。
马未都说过王朔的小说都有其原型的,是发生在他生活身边的故事,所以他能把平常生活简单的一幕,用吵架、喝酒、吃饭的场景来生动、真实的表达出来,让人一气呵成的看完很过瘾。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马林生【爸爸】、马锐【儿子】,以下三件事的冲突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马锐在课堂上当面指出老师的错别字而被惩罚,爸爸在回家后,自己亲手写了一篇检讨书,让儿子抄一遍儿子不抄,儿子被爸爸狠狠的揍了一顿。
儿子质疑老师被惩罚,看出在社会这个体制中,权威的力量是深刻入骨的,深深的植入到大家的大脑中的,老师的话、教授的话必须相信不容置疑,这是权威性期待的力量,在我看来弱小的个体里是很难抵抗权威的力量,比如老师的话、长辈的话、父母的话让人盲从,慢慢让人失去批判性的能力。
第二件事,爸爸对儿子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好的给你吃、钱给你花,不都是为了你过的好,不要过的像爸爸一样不济,儿子说:知道你辛苦,你老累了,我是理解你的,可爸爸你把这些话一直唠叨,像是要歌颂的丰功伟绩一样。
儿子对爸爸说:不要对自己的尊严那么敏感好吗?那么不自信和好面子,儿子说了一句“你从来都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这最后一句话让我震撼,我想起何帆老师的一句话,往往陷我们于无知的,是我们已知,没能认清自己,才是可怕的。
作者用上帝视角说出这道理是多么的冷酷,毫不留情地将他所做的一切可以称之为功绩、功德的东西一笔抹杀,正是这道理中包含的那些,虽然冷酷但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令爸爸惊惧不已。
上面的事情看,我们需要看到一个问题行为,然后发现问题行为背后的动力,在爸爸把平等关系的权利交给孩子,后来把平等关系的权利视为“坏”的,然后用不好的方式表达出来,爸爸通过打和不断道德绑架让儿子就范,让我看到书中爸爸在认知上就有错误。
第三件事,爸爸提出要和儿子以朋友的关系相处,像朋友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关系。父子相处后发生很多事,也闹出了不少笑话,在这种模式下爸爸感觉自己的地位低了、不被儿子尊重了,要发动攻击扳回面子,于是勾结老师硬要打开儿子的柜子翻日记,让自己和儿子之间亲密的关系断开了,感觉爸爸无法认清自己的内心和自我的脆弱。
最终闹到法庭上去了,在法庭上,穿着昂贵官服的年轻法官和马锐,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大概的意思是说,儿子终于明白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扮演好自己小孩的角色,因为父母也是这么看他的,马锐明白了很多事情。
看完这本书,我发现书中儿子在经历了苦难后,心智慢慢的成熟,看到外面的世界如此的复杂,心中缺像明镜似,让我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飞快的,不要用大人的思维来理解孩子,要带着朋友的视角去理解。
很多事情并不是家长都是对的,但是孩子畏惧父母的权威不敢说,养成了自卑的心理,最近重读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程,透过“关系”看这本小说的人物,每个人在选择中都是选择对自己有好处的事,这是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