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30迭代回顾
一、团队内部迭代
1.需求同步
2.需求质量不好
3.case点分析 变化的地方 相关的地方
4.缕顺业务 根据业务梳理 业务流
二、打包构建的频率规定
打包的频率:阻断性性问题解决、前期比较频繁 bug的优先级
小问题:OK 打包频率较小 长的开发周期 一谈一次
测试周期较短,头三天一天两三次
测试触发打包 构建过程
三、bug状态的关闭
开发在开发集成环境验证过折后才能fixed
四、萍姐问题:
1.需求分析,时间较短 评审的开发不是研发的开发
没有前期分析需求、导致有很多漏洞、 需求分析时间仓促
2.开发计划 迭代没有明确的目的 迭代周期的目的 客户的需求 线上的目的 需求落地的过程不明确
时间计划不明确、 上线目的不明确 、资源时间未分配好
3.需求质量不高 需求质量没有把控
需求来源 是否上线 是否满足需求的目的
从需求池里边拿出一个 需求的优先级是否经过评审 对线上和客户的影响 有效的需求分析
需求设计完就有个评审,比如:指标趋势图 葛总提供的需求 需求设计完是否跟葛总review过
搜集需求-设计-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可实施满足定义的需求 满足用户的需求、体验、
需求培训:讲解需求是干嘛的
需求推演:数据流 业务流 让开发明确自己的任务
4.实施 以master为首 技术调研
体检、检验展示的插件 ( 指标趋势图)
测试:调研 工具
质量控制部门包含:版本控制 配置管理 流程管控(QA 包括制定开发规范,过程流程规范化)
质量管理包含以下三方面:测试、 过程跟踪和管理 、版本控制和管理 -----自己感兴趣可以后期多关注一点
ark---ARKdesign (architect lead 技术总监)去把控项目中各个技术方案 插件等的选择 全局把控。
5.测试
(1)case点
(2)配置管理和版本管理 branch 管理 多个项目多个branch
版本梳理和配置 摇一摇上了demo环境 没上生产
(3)测试流程顺畅 打版本-构建-case 点验证
(4)测试报告总结 bug管理工具更新 出daily report 比较重要,目前出的测试报告质量比较低,后期要自己慢慢试着出报告,时间长了,就有经验了
(5) 交付: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 ---预发布、生产
(6)case集编写 本期上生产之后出
每个case简单易操作 功能点明确
6.兼容性测试
第三方平台介入(1)兼容性策略的定制 (2)什么时候测
7.上线标准和流程
出一个东西----萍姐出
8.测试是没有结束的时候,问题也不会完
每个迭代要发现有价值的bug feature
9.SVN日志分析----周期(两周)
a.动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影响 我和妮娜各自分析 一起review
b.加commnet 为什么这么加 fixed1352 修改了XXX 目前开发没有说为什么
c.不该动的地方不要动 动了这个地方影响了哪些功能、模块
d.书写规范 哪种comment比较规范
e.没有change需求的 不要动相关的代码
f.code review 要求做的 他们能做的 我们能做的----IBM 的 RFC 代码覆盖
g.持续集成,集成交付,持续部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