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线非常长,由北向南依次有长芦盐场、苏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四大海盐场。长芦盐场是中国最大的盐场,盐量占全国四分之一。长芦盐场由长芦汉沽、塘沽、南堡和大清河盐场组成。
大清河盐场位于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渤海沿岸,总场设在陈家铺村西南约4公里处。场区与乐亭县大清河和滦南县大庄河入海口毗邻,南临渤海,与石臼坨相望,北与马头营镇和古河乡接壤。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0.5公里,全场占地面积83.4平方公里,场区地势平坦,属海退沉积平原。
乐亭县制盐历史悠久,北魏时即有傍海煮盐者,元代始置场设官。明、清两代即闻名京师,近现代更是享誉中外。大清河盐场,在历史上是长芦盐区的重要盐场之一。大清河盐场原为“石碑场”,石碑场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因场署初设在石碑村(今属乐亭县马头营镇)而得名。石碑海水量数则为各场冠,十斤海水含盐六两五钱(现在大清河含盐0.82%)。清朝以前,直接用官府特制的大铁锅(也称铁盘)加火焚烧制盐,所以当时用多少面灶衡量盐场规模,自清末(1909)至1914年,由煎盐改晒盐。晒盐包括纳潮、制卤、结晶、采盐、堆坨等过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长芦盐区,派兵进驻大清河。1939年11月,日本宪兵队加派青山小队进驻大清河,成立“华北盐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清河盐田事务所”。1940年3月日军在大清河盐田东北角,用红砖砌成围墙,盖起二层楼和平房,筑起炮楼,残害百姓,掠夺盐业资源。不屈不挠的盐区人民,同日本鬼子开展了英勇斗争。1945年解放,盐池又回到人民手里。1953年称长芦大清河国营盐场,后又经几次更名,1978年归轻工业部长芦盐务局,称轻工业部长芦盐务管理局大清河盐场。后来又改为河北省长芦大清河盐场,三友盐化集团等名字,现在的长芦大清河盐场是著名国资企业。
上个世纪盐场人们生活方式比较前卫,在当地人非常羡慕和敬仰。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招收了很多工人,青年人有知识,有文化,充满朝气和活力,使用高档消费用品,穿着时尚前卫衣,他们的特别洋气,成为引领潮流的代言人,远离县城的当地人称这里为“小天津”。
走进大清河盐场,首先看到的几个巨大的盐堆,就像北极的小冰山一样。盐堆下机声隆隆,装载机在那里装车装袋,运输带直接上车。穿过双桥往,一条宽敞的大马路横贯东西,这就是盐场的主街道。最东部是精盐场,精加工后的食盐直接进入人们厨房,成为烹调美味的食用盐。精盐场西侧是东湖,周边长满芦苇,湖内野鸭和鱼虾游弋,海鸥飞翔,湖里有彩虹桥、湖心亭,湖水里的八仙群雕,惟妙惟肖,就像是乘风破浪有东海而来。东湖早晨,太阳冉冉而出,霞光映红东湖,美丽无比。
东湖宾馆具有城市特色,有高档饭店和优雅舒适的住宿房间,有地下温泉浴池,有装修时尚的大宴会厅。隔壁是气象站,巨大的球型雷达,接收卫星天气信息,及时准确的通报气象实况,确保盐工在阴雨到来前,做好盐池苫盖。斜对面盐场总部大楼上悬挂“创业守成事在人为”大字,体现了清盐精神。宽敞的大院,东侧是会议室,西侧是绿地和雕塑,最迷人的是六合同春雕塑,二十多年的大院,依旧时尚大气。
由此往西,宽敞的街道两侧是商业和居民楼群,高十五米巨大石雕像,是亲切和蔼盐母娘娘,她矗立十字街中央大花坛中央,成为精神文化象征。广场、车站、派出所、商店、医院、学校错落有致的分布在街道两侧。
原来这里都是人工制盐,职工最多的时候达一万多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累,产量低,效益差。上世界80年代开始,盐场人靠创造发明逐步实现机械化,企业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员工减至不足一千人,海盐产量提高十数倍。
每年的五月和十月是扒盐的季节,如果你放飞无人机,会看到不一样的盐场。蔚蓝的天空下,千顷盐田,阡陌纵横,整齐化方的盐池,一眼望不到边,忙碌着扒盐的铁牛、抽盐的输送机,堆满路边的大盐坨,还有运盐的车队构成了最精彩的画面。
2023.3.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