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特殊教育领域,很强调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小到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大到想学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因为这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决策。
可是押井守在《我每天只工作三小时》里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选择过多并非好事。他以电影为例,讲到上位者面对一群废柴属下时,不需要给他们那么多的选择,不需要问你想做什么他想做什么,只需要分配给他们一个目标,然后斩断他们的退路。他说:“如果不事先断其后路,那么任谁都不会想跟着自己干。”
作为管理者来说,确实是很好的一条法则。可我们更多的时候不是作为职场人作为管理者出现的,我们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的管理者,也是自己的执行者。
在关键时刻学会自断后路,能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每天只工作三小时》中提到的第一部电影《凤凰劫》中的德国人,在飞机遭遇空难的时候,自断了保留现有的水源和和食物的退路,直接改装飞机。我相信倒不是因为他有完全的把握能改装成功甚至能成功找到绿洲,而是他愿意为了一种可能性放手一搏。一旦放弃其他的可能,那我们对剩下的唯一一种可能性只能全力以赴。
还挺佩服这个德国人的,我想要是按我的性子,说不定会列出各种的可能性然后和大家讨论,耗费了资源储备,耗费了精力,但什么结果也没有,甚至会跟大家一起等死。
因为我在生活中是个很犹豫的人,常常会因为各种大大小小的选择而抓狂。比如要不要报名某个比赛,是不是要写一篇关于某某的文章,是不是要去参加某某考试,是不是要学某项技能。每一件事情,我都会花很多事情去想,然后罗列出各种优劣,等到最后截止日期过了我才能结束这种犹豫纠结的状态。
但是一旦是领导交给我的事情,朋友拜托我的事情,我根本不会去想那么多。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它做好。一点点修改,一遍遍完善,最后基本都能完成得不错。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很有成就感。
所以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生活中所有事情都有人替我决定好,我只执行就好了。虽然有些想当然,可是却让我想到,作为自己管理者的我,随意替自己做一个决定都好,把它假想成任何一个领导或者朋友摆脱我做的事情,然后接下来的任务就交个那个擅长执行的我。在这个过程中,从心理上切断退路,不需要去纠结犹豫A和B的优劣在哪里,只需要盯着我手里的A或者B,尽全力完成就好了。
仔细一想,上阅读课和写读后感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我喜欢阅读,也喜欢写作,但是一直以来,并不够坚持。所以参加阅读课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但是生活总是时刻在考验我,某天,老师告诉我们因为一些原因要暂停两个月的课,在那短暂的瞬间,有两个声音打架,有个声音说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而另一个声音说坚持了这么久停下了多可惜,而且一旦停下,之前的坚持都白费了。
所以在那一刻我心里很坚定地做了决定,一定要坚持下去。然后我就一直在写读后感,可能写得很烂,可能交得晚一些,可能到凌晨了还在写,但都没再花时间去纠结和犹豫要不要写这件事情。
押井守的角色学教给我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好自己的领导,甚至是个严肃的领导,说一不二地为自己指定一个目标,切断所有退路,然后交给那个作为下属的自己去执行。
我希望将来的自己,即使有很多想学的东西,也能够在“领导”的指派下一次只学一个,自断他路,然后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2018.11.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