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通桥位于云南保山市境内龙陵县怒惠通桥位于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之上。桥长仅有205米,最初建于明朝末年,且为铁索桥。桥跨190米,由十七根德国钢缆承拉而成。
1931年,新任龙陵县长邱石麟(又名邱天培),函请旅缅华侨会长梁金山先生“鼎力赞助”,并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冬亲自出面延聘印度工程师赖月笙率工程人员莅临现场指导。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初,西式钢缆吊桥终于改建成功,取名“惠通桥”。
此桥之所以成名,是因为在国民党远征军在1942-1945年抗日战争中,炸毁桥梁拒敌于对岸,保障运送滇缅抗战物资运输,保卫我们的抗日大后方重庆,做出了巨大贡献。避免了抗日军民东南两线防御的被动局面,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惠通桥,是当时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过江通道。
照片中惠通桥,为1977年重建后的钢骨水泥大桥。
远眺惠通桥 附近新建另外一桥梁 附近的老虎嘴 龙陵的梯田以下摘自百度:
【历史记忆】
上溯历史,这里是没有桥的。人们要跨过怒江,只能“舟筏以渡”。惠通桥稍上的江面较宽之处,就是历史上的“将军古渡”。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戍边名将邓子龙在龙陵大败入侵缅兵后,就是从这里渡江返回施甸姚关的。《龙陵县志》记载:“清道光以前,腊勐无桥,往来皆渡筏。水夫之役,系大平子金刚园、白虎山(均在施甸一侧,原属龙陵)所供。”在江空横架一桥,把天堑变为通途,是滇西历代人民的梦想,为了把梦想变为现实,曾经历了不少失败和挫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