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学的时候,除了接受父母“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外,还要接受老师的一番正统的思想教育,于是觉得活着就是有理想,有目标,长大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老师这么讲,我们也这么过,于是每到写作文的时候,永不忘号召式地给自己鼓气。那个时候,作为学生,我似乎都活在褒义词中,什么卑鄙、无耻、小人等贬义词统统远离。那时,我们被称为跨世纪的一代,意气风发。
有人说,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上学。的确,近20年的读书生涯,教科书硬是把我们与现实隔离,当再没有学可上时,被迫走进了现实。远离教科书,也就远离了褒义词,经过多年摸爬滚打以后,才发觉教科书上规定的活法,似乎跟自己的理想不相符合,于是有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落差。那些曾经远大的理想,什么科学家、艺术家、航天员等高大上的职业只是成全了少数人的梦想,而大多数人,成了普罗大众中平凡的一员,于是,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普通人。的确,我就是那把自己扔进茫茫人海里也不起半点波澜的普通人。没有殷实的家境,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没有卓越的才华……别人有的我没有,别人没有的我更没有。经过岁月的洗礼,我把自己活成了“追风少年”,因为只有跑起来才有风。
我常常用“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在雨中奔跑”来激励自己,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似乎又接近了教科书。经过无数个夜晚的努力与拼搏后,教科书里的那些褒义词又一个个走进了我的生活。它们可真奇怪,在我的生活中若隐若现。只要我努力,它们便出现,只要我气馁,它们也躲藏起来。终究,我觉得人生不负努力,于是渐渐地跟它们成为好朋友。20多年前的那个有理想、有目标的少年又回来了,带着自己的责任又回归到教科书中。
生活本就如此,你努力,她便给你欢喜;你沮丧,她也丧失信心。现在的我,磨平了那些棱角以后,重新拥抱教科书式的生活。多年前,“书呆子”简直就是生活低能儿的化身,而今,虽偶尔被人们称为“书呆子”,心中却幸福无比。教科书式的活着,有理想,有信仰,履行社会职责,传承中华文明,这便是我现在的活法。
世事风云变幻,一路兜兜转转,终究没有绕开教科书式的活着。此刻,我想起了池莉的人生三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想,教科书式的活法,大抵也是如此的罢!
2020年11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