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丁与卯”如期相约。日更挑战第373天,原创千字文第399篇。
深耕简书,开会员返贝,点击蓝色链接:
《孙子兵法》第七节“军争篇”,提出了军争要把握的“三大原则”,首要的就是“统一号令,步调一致”。
无论是战场打仗,还是社会生活,或者工作生产,统一号令听指挥,都是第一等大事。
【原文】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释义】
《军政》说:在车马交错、刀戟相撞、声嘶怒吼的环境中作战,“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
无论是金鼓还是旌旗,都是根据士卒的视听能力而设置、用来统一作战行动的指挥信号。
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调度,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恃勇而单独冒进,胆怯的也不允许畏敌而独自退却,全军上下步调一致、进退有度、秩序井然,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
一般来说,夜间指挥作战多用火光和鼓声,白天指挥作战多用旌旗,这些是用来扰乱敌方的视听、阻碍敌人指挥调度的办法。
【解读】
听从指挥,才能令行禁止、进退有序,否则就会乱套。
指挥调度,贯穿全过程、全时段、全领域,不可不高度重视。
无论远古时代的合作狩猎,还是如今的生产生活,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01通得上才能讲道理
指挥要想高效,通联是关键环节,首先要确保通得上。
上传也好,下达也罢,指挥链路必须通畅。
如果放任自流,各自为战,那还要指挥官、领导层干什么?!
孙子所言的古战场上,战鼓催征也好,鸣金收兵也罢,举火把、舞旌旗也可以,都是指挥通联的一种方式方法。
随着通信技术飞速发展,通联装备也在更新换代,如今的人人一部手机网络终端,打电话、发短信瞬时可达、十分便捷。
而在20年前,写封信要邮寄好几天,座机、固话都没普及到家庭,时髦的BB机也是昙花一现,可谓天壤之别。
想当年,最快的方式就是发电报,按字收费,死贵死贵,还要排队。
而如今,电话、微信瞬间可达,还可以视频、语音,除了购买流量包都免费。
我们都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有战斗力,但是有个前提。
而只有联得上,才能讲道理,才能传达命令,才能把大家凝聚起来,否则都是白扯。
02持续通才是硬道理
不断线,指挥才能不间断。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身体当“导体”连通电话线的案例,就是一个精彩诠释。
1951年6月,志愿军陈裕林参加了铁原阻击战。
一天,敌军动用大量火炮、飞机轮番轰炸,意图进行火力压制。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电话线被敌机炸断,通信中断,首长与陈裕林所在部队失去了联系。
情况紧急,陈裕林临危受命,带领2个通信兵抢修。途中,两名战友不幸中弹牺牲了。
陈裕林在枪林弹雨中左扑右闪,终于找到被炸毁的线路。他迅速接线,然而,还是差了一截。
怎么办?陈裕林心急如焚。
想到人体也是导体,陈裕林毫不犹豫地张开双手,紧紧抓住电话线两端,电话线连上了,部队恢复了指挥通畅。
战斗取得了胜利,陈裕林也因此荣立二等战功。
由此可见,指挥中断,后果不堪设想,持续通联才是硬道理。
03通得好才有真道理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通联只是手段,贯彻落实有质效,才是终极追求。
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市场竞争,最终都是以结果论英雄。
没有效益,再多都是扯淡。没有功劳,就不要谈苦劳,疲劳都是白劳。
但是,通联效果发挥得好,既需要上级有领导力,也需要下级有落实力,双向发力、双管齐下。
战场上,不乏理解上级意图比较准确到位的高人,哪怕指挥中断,也能随机应变,实现既定任务。
然而现实职场中,也有些人就算是面对面交代、手把手指导、肩并肩督促,也有在工作落实中打折扣、搞变通、耍两面派、打擦边球。
所以,我理解“通得好”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一是思想上要先“通”,行动上才会高效,先要解决“总开关”是不是灵光的问题。
二是装备上要联“通”,才能上传下达不断线,再解决形式手段上能不能联通、持续通。
某种意义上讲,思想上“通得好”,往往比装备上“通联好”更为重要。
欢迎关注@丁与卯(全网平台同名),体悟生活哲理,留存时代印记。感恩一路同行,拙作定期更新,欢迎互动交流!齐帆齐商学院2021年度进阶营,第311篇,1720字,累计519551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