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默是比声张更加凛冽的悲伤。
人总是需要一个出口,当他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慌张,那种极其想倾诉的苦闷。然而当他沉默不语时,你会发现,那些更加深沉的情绪被关进了灰暗的心门。
他说今天好累,不想做任何事。
他不说话,倒头就睡,连一句额外的话都是过多的消耗;
他说他不喜欢这样。
他把话都吞咽在了肚子里,你能看出他的眼神里暗淡无光,彻底绝望;
他说可不可以帮他一个忙?
他再也没有开过口,他戒掉了所有可以依赖你的习惯,他心里暗暗发誓,不再求助于你;
他说你别走……
他在你最后一次离开的时候,选择无声的送别,安静地像是夜晚风平浪静的海面。
沉默是毒药,它将自己中毒身亡,也让他人得到了一张无声的宣判,判书上写着:永不相知,永不相见。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句: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沉默比叫嚣更加有力。
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有答案,不是每一场争吵都要有胜负。
有时候争吵并不是多么相信自己的论证,而是觉得如果争吵输了,输的不是论点,而是虚无缥缈的颜面。
不与傻瓜论短长,常与同好争高下。在某些场合下,我们可以选择沉默。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夏虫不可语冰。保持沉默,是对自己的尊重。
三、沉默是懦弱,是利益权衡下的逃避。不说话的人,其实已经选择了已经的战队。
对于一件事实,如果是美好的,人人都愿意去赞扬它,歌颂它。但是对于丑恶的、黑暗的,未必所有人敢于直面。也许迫于压力,迫于威胁,迫于自身利益的牵扯,会有一些人会去选择沉默。
文字也有声张和沉默两种方式。有的作家善于挖掘世间的喜怒哀乐,他们有书写真善美的热情,也有抨击假丑恶的激情。他们是沉默的反义词。而如果一个作家畏手畏脚,失去真诚的描述,无法写出真正内心所想,从而误导了读者,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沉默故事杂合:一对夫妻在咖啡厅,男人说:我绝对不会再去赌博了,这是最后一次,你相信我。这句话已经听过了无数次。妻子一脸平静的看着他,并没有说话。临走的时候,将离婚申请递给了丈夫。
丈夫一人在咖啡店里一杯又一杯的喝着咖啡,他的头脑异常清醒,却发现清醒后愈加痛苦,他明白了妻子最后的沉默。
这时,他听到旁桌两个男孩在争吵,其中一个说“你知不知道,小婷为了你从北方来到南方打工,她付出了她的全部,而你却整日酗酒闹事,不曾为她做过分毫。”另一个却笑着说“这就是你打电话说的急事儿?你耽误老子喝酒了知道不,什么破咖啡厅,什么破和事佬,你以为你是老几?她付出是她愿意!”对面的男人气的不再和他沟通,气愤而去。
那位不停喝着咖啡的丈夫愣了神,似乎想到了什么。另一桌坐着一位年轻作家,他用笔记录下这一幕,但是忽而他却有些害怕,如果这个故事写出来,会不会被这些主人公发现,尤其是那个赌博的丈夫和酗酒的男人,如果他们有一天无意读到了他的文字,发现竟有他们身上的影子,又或者更加权大势大的相同背景的人,会不会一起报复他?想着,他用笔划掉了写下的草稿,准备继续完成之前写的歌颂某位大企业家的小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