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641171/ff4dafff1c3ceffe.jpg)
简单复盘一下大三下的第二次试讲,第一次是语法课,第二次是阅读课。
在准备过程中的资料选择,以及排版制作都很费脑筋。原因是看得少了,做得少了。同时自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落实敲定,才更能看出别人设计的好在哪里。
开始试讲前周瑞老师让我们做好评课的准备。我拿出本子,列出了我觉得评课的几个维度。
1.口语
2.整体设计框架,包括形式框架和知识框架(还有提问的层次)
3.每个活动呈现和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衔接
4.拓展知识
5.ppt制作
6.教资教态
7.作业设计
观课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思路清晰的重要性。思路清晰包括ppt的呈现简洁明了,以及知识脉络的明朗连贯。
于是想起了信息技术老师的口号:用信息技术杀出一条血路。我再次萌动了走这条路的心,ppt的呈现本身也是视觉化的工具,讲解配合图文呈现效果比讲好百倍。
我觉得做一个清晰的ppt又比单单口头呈现好百倍。
在我觉得已经涵盖的很全面的时候周瑞老师最后的点评让我突然明白过来,新手很容易犯的错误是设计了太多活动,以为这个就是知识呈现了。而忽略充分挖掘教材的过程。
所以在评课的角度还可以加入一个,语言目标与实现。其实就是看在教之前的三维目标都实现了没?重难点把握住了没?
现在才明确了一个教案的作用,这节课好不好,先看教案好不好,教案好了再看实施了多少,最后一节好课才能诞生。
网上资源很多,如何做减法是我们新手的一个重要问题。
写在最后:
想起了信息技术老师的一句话,做ppt前思路一定是清晰的,任何ppt都是内容先行,再去处理形式。
以后对教案的态度一定要端正。
![](https://img.haomeiwen.com/i3641171/17f2fb0e7c52e90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641171/38cf69a1daa1448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