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现象:看看你家里的植物是不是也是这样,和我家里养的天堂鸟叶子一样,都向窗户一侧弯曲?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力》中写道:“几乎没有什么(植物),其某一部位...是不会向着侧面光弯曲的。”
二、猜想(实验目的):植物可能具有向光性
三、实验人员:达尔文父子
(图片来自网络)
四、方式及步骤:
(一)同一盆植物加那利虉草在自然光、黑暗环境、整体昏暗仅在离花盆12英尺处点燃很小煤气灯的环境,三种环境中的生长弯曲情况;
(图片来自网络)
(二)同一种植物加那利虉草5株幼苗给予不同处理的生长弯曲情况。
(图片来自网络)
五、实验结果:
实验一得出:植物的向光弯曲和光合作用无关,由植物向光运动的内在能力引发,弯曲总是发生在幼苗的同一部位——茎尖以下大约1英寸的地方;同时引发进一步猜想:植物的“眼睛”长在幼苗茎尖而非幼苗弯曲的地方。
实验二得出:向光性是照射到植物苗梢的结果,苗梢看到光,把信息传递给植物中段,叫它向着光的方向弯曲。
六、实验成效:达尔文父子成功地展示了植物的原始视觉。
七、实验回顾与思考:
(一)眼球看到光这一“硬知识”:这一章的大标题是“植物能看到什么?”作者以疑问“你是否想过,植物能看到你?”开篇,说明植物虽不像人类能“看到”画面但也有“植物视力”,然后科学阐释了眼睛是如何通过什么来看到光从而有“视力”。摘取关键词:可见光谱、人类眼睛中的特殊蛋白质光受体、视网膜上覆盖的光感受器——对光敏感的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和对不同颜色的光敏感的视锥细胞(含有光视蛋白)、视杆细胞或视锥细胞吸收光后向脑发送信号、脑处理光感受器上的信号为单一连贯画面。以上既是人类视力展现过程的关键词,也包含从客观的光到人类脑海形成画面看到光的各个不同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网络)
(二)从敬畏自然中找寻规律更好地顺其自然:人类的生存完全依赖植物。自然界中植物的生存活动和现象反映了自然的真谛,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顺其自然”,从自然万物中寻找规律举一反三,参悟为人处世之道,才能获得正常的甚至好的顺其自然这一结果。比如本次实验,最好的顺其自然就是像植物一样正常经历一切自然老死。
(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从本次实验中,我联想到这句诗,因为光是一视同仁的,茎尖是植物向光最重要的部位,只要茎尖在,哪怕被玻璃罩住也要向光生长。那么对于人的客观而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主观而言“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内而言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外是要“打蛇打七寸”。奥维德在《变形记》写道:“她的根紧紧束缚着她,但她总是向着太阳转动;她的外形已经改变,爱却永不改变。”这是爱一个人忠贞不渝的体现,是更高的境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