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妈提议带着一家子来罗城旅游。
罗城,古镇,船型街,武术队。这是经久的游玩之地,赏玩话题。
我们下车后,这是首先看到的这幅画。

古香古色的木质结构的板房,仿佛述说罗城有多年的历史。



刚入巷子,就闻到浓郁的羊肉气味。罗城羊肉汤,那可是出了名的小吃。怎么着,也得请周爸尝尝。




15元一大碗,饭随便吃。这儿的羊肉汤味道纯正鲜美。吃的时候,完全没有骚味道。麻辣的沾水,配着香香的羊肉,三两下就送下两碗饭。饱饱的早餐后,又沿着石板路走。两边的门市,都是古香古色的。








走在这清静的石板路上,仿佛忘却了平日里工作的繁忙。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随意的漫步。
妈妈给她们讲罗城的典故。什么比干后人居住在此,就是封神榜里那个忠诚的比高干,被妲己挖了心,后人为纪念忠心的比干,再也不吃空心菜。
三国时候,诸葛亮在铁山制造盐,炼铁,做兵器,所以,罗城也繁荣。这兵家后人,自然附近都有武术传承。到处都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穿着武服,训练着。

我们走到船型街,那儿有个庙。叫灵官庙。据他们说读书人拜了,读书就会好。我们也只是在外站了站,往船里面走。






船型街两边,都是古朴典雅的店子。多数是茶馆。大都是本地人。
罗城管辖宽,当地人除了干农活,很多时候,都休闲的坐茶馆。

最有意思的是,古戏台。















无比精美的木雕,还有戏台两旁的对联。
左边生旦净未丑功出梨园,右边昆高胡弹灯曲绕黄梁。
我不知道对联是不是这么读的。但我通过对联,仿佛看到,多少年来,这里曾经听戏弹唱,人来人往。多少经典戏曲文化流传,多少人物故事伤喜悲欢。都随岁月,沉淀历史。




这几幅画,是手绘的。画的好极了。爸把罗城人喝茶的日常,画的栩栩如生。听说两个小伙儿,两天就画来了。真真佩服。
突然,四爸带我们穿过小巷,两边,很寂静的人家。七倒八拐,他要带我们到哪里去啊?
正纳闷着,来到了南华宫。
好大的石狮子!








这是一个清静所在。清晨的风,吹拂着我们,原来山下是秀丽的水库。
这石狮子,是本地的黄的石头雕刻的。两头狮子脚下踩着石球,相对而视,仿佛约好要一起玩似的。
(以前,我去世的爸爸是石匠,他曾经用钢毡子在石头上刻意字。以前听我爸就说过,我们当地的黄石头,是炮渣石。容易风化。而且,这种石头,不易雕刻。稍微用点力,就会掉下来一大块。因此很不容易成型。所以,当我看到这种石头做的那么大,还雕刻的栩栩如生。我是石匠后人,我在想,他们是雕刻了多少块?失败了多少次?才能剩下这么一对成功的大狮子?还保留到了今天?)
又玩了一会儿。走进一个巷子,早已经闻到酒香。那是罗城高粱酒厂。这门头,是用木头做的,火碳化过,是不会腐烂的。雕刻精美,很有味道。




走过长长的街道。这是船尾。




又是茶馆。
这是秋收以后,三两女子,相约打牌,休闲的时光,快乐的逍遥的,一点儿也没有风风火火的女人模样。










穿过巷子,是去清真寺。









罗城有部分是回民,清真寺,是他们族人死亡后,洗尸体的地方。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去。这是他们的习俗。
往下走,是旅游接待处。依旧是做的雕花,很有古风。












怎么样?简单大气吧!可以买点吃的回去哦!罗城牛肉干,可是很出名的!
一家人走了出来,口渴了,又提议在船形街去喝茶。
我们从另一个巷子走到船型街的。看到棉花糖。丽给小家伙买了一个。嗨,比他头都大。他直直的等我我照了像,才肯吃。多可爱的娃娃!

前面的炒板栗,也吸引了我。称上点儿,大家吃吃。



家人一起喝茶,一边聊天一边剥板栗。
中午时分,也该吃饭了吧!在哪里吃呢?叔叔说,老地方。
老地方?哪里?带着疑问,我们跟上去了。






这么个小巷子是吃饭的地方?
我纳闷着,一路进入,哦!有几张桌子,果真是个馆子。四爸是这儿的土生土长的人。他说这儿的吃的好。妈妈说,几十年了,都有人来这儿吃,老板很实在的。这儿的鱼是田里的土鱼,不是饲料的。味道好吃而不贵。过日子,不必要讲究表面形式,而要讲究实实在在的营养,味道…
一会儿,菜上齐了。

哟!菜还不错!尝尝。还可以!这么多菜,结账才120。果真,实在!
原来真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说法!我们吃饭的时候,看着许多人,陆陆续续的走进巷子来。才感叹,良好饮食生意,一定是味道,+热情!+价格!
离开罗城前,妈妈买了牛肉,说这是这儿特产,一定要送给亲家。
今天,妈妈带着我们游罗城,游罗城是小事,一家人一起耍,才是大事。
家人一起的时候,有说有笑的,热热闹闹的,欢欢喜喜的聊天,吃饭。整个过程是很愉快的。很感谢妈妈,是她教给我们在简单生活中找寻快乐。也感谢妈妈,常教我们,一大家人,要经常一起耍,一起陪伴,一大家人,要和气,要有关爱。人,要懂得简单,舒适的过日子。也感谢她,教会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
这才是游玩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