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099473/97a6e7011549fe0b.jpg)
《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一一 李商隐
《春雨》我喜欢的一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情诗。我们不知道对象是谁,不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不知道恋爱状态如何,全部都不知道,诗中只是在讲心情的状态,里面有一种浪漫与神秘混合的感觉。
(当初不经意地起名梦里依稀~, 原来梦依稀早年抄写过残存记忆 )
“ 怅卧新春白袷衣”, 春天把袍子脱掉了,换成白布做的袷衣。因为外面在下雨,所以没有出去,而是卧在床上,心情很寥落。注意第一个字——“怅”,这个字他常常用,一种惆怅,谈不到哀伤,可是淡淡的忧郁的感觉。然后有一点懒懒的,所以用“卧”,不是那种骑马出去打猎、打仗的人,一点困倦,一点沉眠。觉得“白袷衣”用得很好,有时候,我们穿了一件白色的、质感很好的衣服,肉体与白布接触的感觉非常美妙。
这首诗里面用了很多很精彩的色彩关系,像白与红。白是冷色调,里面有一种荒凉、一种寂寞、一种空灵。法国画家莫里斯·尤特里罗有一段时间都用白色,非常荒凉的感觉。红是热情,是一种饱满,一种温暖,一种体温的感觉。
诗比较难懂,我觉得他写的已经不再是形象,不再是事件,而是色彩,特别是色彩关系。“白门寥落意多违”,又用了“白”,这个“白门”是有典故,过去以“白门”指男女欢会的地方,“白门寥落”就是曾经欢会过的地方,现在人大概不在了,回首追忆过去的惘然。希望在一起的心愿没有办法达成,“违”是违反的意思。
神秘性的开头之后,出现了非常漂亮的句子,这首诗最漂亮的句子是第三句 “红楼隔雨相望冷”。这句诗非常惊人,用“红”与“冷”做开头和结尾,红的热情、饱满、体温的触感,与“冷”是完全相反的感觉,可是在这里,李商隐把红变成了冷,晚唐的感觉特别明显。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用大片大片的红,就是一种冷红。我们觉得马蒂斯的红用得非常暖,可是周昉的红完全是冷的,让人觉得那红没有温度。晚唐的红是华丽的,可又是冷的,非常奇特。
张爱玲的小说有时候也用到非常冷的红。《金锁记》里面的曹七巧,一个非常美的青春少女,被嫁到有钱人家,嫁了一个没有办法同她圆房的男子。喜事是大红的,可是又令人感觉到红是她青春的死亡。她嫁过去只是一个形式而已,那个红很冷。张爱玲小说里有关这一段的描述,用到很多红色,可感觉是冷的。
“隔雨”也有它的意义,他在看红楼,红楼一定与他的爱情有关,所以他隔着雨还在看,红楼非常神秘,是他的怀念和回忆,是他曾经有过的最美好的记忆。隔着雨相望,没有办法接近,没有办法讲话。
相望怎么会冷?这首诗的意象用到这么迷人,用冷去形容一个人看另外一个人的感觉。所有的热情慢慢降低,降至低温状态。“红楼隔雨相望冷”将极度的热情一下降到冰点。这的确需要诗人高度的才分,还有才情。你会觉得在李杜的诗里没有这种对于一个事物细节的深情描述。
“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很喜欢用珍珠的意象,也很喜欢用珍珠的色彩意象,“珠箔”即珠帘,在这里指像珠帘一样的雨。他没有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事情,可是你大概能够知道,有一天,在爱情欢会之后,两个人告别了,他远远看到一个人提着灯笼离开,他记住了灯笼上的光,记住珍珠一样的雨,记住了独自走开的落寞感觉。这些的确是不可解的,是非常个人化的生命记忆,我们不在意事件的话,情绪是可以懂的。
可能在心里会记得一个车站,对别人来说,那个车站没有意义,可是对某个人来讲,那个车站有意义;或者是哪一间咖啡屋,咖啡屋里面的哪一个座位,在情感的记忆当中,每个人都有很私情的角落,这个私情的角落被某个诗人讲出来的时候,你回忆到的不是他的角落,也不是我的角落,而是一个对那个角落的共同情感。
这两句很多人都认为最不可解、最不容易懂,我觉得不见得。你回想一下自己生命里面“珠箔飘灯”的记忆,曾经走过的一座桥,那个夜晚的路灯,曾经有过下雨的夜晚,两个人坐在一起不讲话的状态。
电影里面有一个“停格”,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里常有停格。生命里面也有停格,回想,你生命当中有一个画面会永远停格在那里,那个停格的画面,我相信就是李商隐这里所讲的。“红楼隔雨”是他的停格,“珠箔飘灯”是他的停格,他一生当中不管离那个事件多远,画面都还在那里。因为一个停格,所以变得非常动人。
我一直很喜欢这首诗 。我觉得这是一个象征派诗人最精练的表达,最个人化,完全摆脱了“文以载道” 的大文化以后才可能出现的创作。
“远路应悲春晼晚”,路很远,两个人大概真的分得很远了,已经告别,其中感情都是曾经有过可是已经过去,也不确定到底发生过没有。注解本中提到所谓的女道士、后宫妃嫔,但唐朝宫廷的禁卫很严,接近到皇帝后宫大概不那么容易。逻辑推想,李商隐根本就是在幻想。远远看到后宫的角楼,感叹好多女子的青春如此逝去。
他的的诗很神秘,甚至觉得他的爱情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而是他自己生命中最美的一个部分,或者是一种很奇特的悲悯与缠绵。
李商隐的情诗非常特殊,事件总是那么迷离,那么不确定。“残霄犹得梦依稀”,睡觉睡到忽然醒过来的夜晚,快要天亮,觉得那个梦还在——当然已经不在了。注意一下“依稀”。他的诗,用他自己的句子来注解最好,他的诗就是“依稀”的感觉。梦是很美的,梦已经过去了,依稀还在,觉得枕边还有泪痕,还有热度,可是已经不在了。 “玉珰缄札何由达”,玉的坠饰与一封信怎么寄去呢?可以寄到哪里去呢? “万里云罗一雁飞”,大概只有让天上的大雁带去——还是神秘,你还是不知道这个人到底在哪里,这个人是什么身份。
李商隐的诗最有趣,是一个可以用无数事物去替换的数学上的“X”,完全不可知的状态。可能性实在太大了,你发现他其实在讲自己生命里面的神秘经验,对美的眷恋,情深至此的经验,对象其实是模糊的。
蒋勋 《 文学之美 》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99473/10f3dcf800db2a6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