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兔年春节就接近尾声,元宵节到了。元宵除了吃汤元外,就是点元宵夜的灯。
记得小时候过元宵节时,最热闹的时候就是点元宵夜的灯。我们老家有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的传统习俗。
大年三十晚上烧一炉大柴火,一家人围着红通通的柴火守岁,这是几千年留传下来的风俗。元宵夜点一盏大灯,照亮整个大湾堂,让小孩子尽兴地在大灯下玩耍,享受元宵夜的快乐。
大湾堂点亮的那盏大灯,并不是现在的照明灯光,而是大人们在元宵节前,上山去找那些枞夹子树。
找枞夹子树很难找,必须是那些树节上有白花,冒出松油来的松树。那种树的枝干易燃,做点灯用的材料最合适。
大人们上山找枞夹子树时,小孩子们也会跟着大人去山上找。家乡的山上有很多松树,高大挺直的那种适合做梁木,不用想是做不了元宵灯的。
那种弯曲,树节多的松树是我们重点筛查的对象,凡是树节上有白花,冒油的松树,我们都会仔细鉴别,确定是不是枞夹子树。
找遍整个山林,碰运气找到一株枞夹子树后,大人们便连树带根挖出来扛回家,将枞夹子树断成一节一节的,用柴刀劈成一小条一小条。
然后,再去竹山里砍一根楠竹,去掉竹技,再把松树条绑在竹杆上,扎成一个两米高的大火把。
大火把扎成后,就放在大湾堂的堂屋里,等元宵节吃完汤元,小孩们到禾场上来闹元宵时。大人们便把大火把点燃,插在禾场边上,一个元宵夜的大灯,把大湾堂照通亮,把山村照得雪白雪白的。
大湾堂里点燃一盏大灯,各家各户也都不闲着,他们用余下的松树条,在自家屋里点着,厨房,正屋,阶基上都点着松树灯。
松树枝烧起来,冒着黑烟,流着松树油,发出噼噼啪啪放炮仗一样的声音。
随着松树枝的燃烧,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松油味,有点象煤油的味道,闻起来有点呛鼻子。但是,大湾堂里的小孩子们根本就不在乎,他们在禾场上嘻笑着,欢叫着,把元宵夜弄得热热闹闹。
小孩子们抓住春节最后的尾巴,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就过完了。
再等下一个春节又是三百六十五天,小孩子们能不抓住元宵节的最后快乐吗。
用楠竹松树条做成的大火把,可以持续燃烧两个多小时。一般到晚上九,十点钟时,松枝燃完,大灯也就熄灭了。
小孩子们进了屋,准备洗脸洗脚上床睡觉了。可松树油的味道弥漫在宁静的大湾堂里,飘荡在朦胧的山村里。
小时候元宵夜,那大湾堂里的高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现在的元宵夜,人们都用蜡烛来点燃元宵夜的灯,不再上山去找枞夹子树,不再用松枝来做元宵灯了。
小时候上山找枞夹子树,用松枝扎大火把的乐趣,已经找不回到了。
年年元宵,年年点灯。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习俗还在,风俗没变。只是岁月不饶人,一眨眼我们就变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