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从文自传》:关于成长的故事

《从文自传》:关于成长的故事

作者: 兰陵学学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20:04 被阅读13次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一名士兵在乱军中逃生,并返回了老家湘西。1902年12月28日,在湖南一个叫“镇筸”后来改叫“凤凰”的偏僻地方,一个肥壮得像一头小猪的孩子出生了,家人给他取名沈岳焕,后来改成了沈从文。

    4岁时,沈从文肚子生蛔虫,人变得面黄枯瘦,他爹妈每天用草药蒸鸡肝给他当饭吃。6岁时身上生疹子,被人抱着难受,躺下又咳嗽发喘,只得睡在阴凉位置的竹席上,他爹妈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准备好了一副小小棺材。幸运的是病好了,从此肥壮的他瘦得跟猴儿精似的。

    6岁时,沈从文上小学。由于妈妈从小教他识字,外祖母给他糖吃,沈从文上学前已认识600多个字,加上记忆力好,沈从文感觉学习很轻松。私塾教育呆板无趣,加上结识了高年级的坏学生,沈从文开始逃课,成天在日头下四处晃荡。

    他充满好奇,“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

    他四处观察,“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

    他看铸刀,看捕鱼,看织篾。他偷人家果园里的李子枇杷,还唱山歌气人家。他到河边看屠户杀牛,熟悉杀牛流程。他亲历家人擦枪闹革命,到城头看对河砍头杀人,看到被杀者临死前惊惶、颓丧、埋怨的眼神使他一辈子厌恶滥用权力。

    由于经常逃课,在家被父母关起来不给饭吃,在学校被老师罚跪。不给饭吃的时候往往是姐姐偷偷拿东西给他吃,他吃饱了就睡。罚跪的时候沈从文常常瞎想,想象天上的风筝、水里的鳜鱼、山里的果实。他后来在文学方面的想象力就是那时候培养起来的。

    13岁时,沈从文参军了。当地设立军官团,士兵们常常成群结队穿过街头。沈从文觉得军人体格健壮、精神饱满、灵活神气,觉得当兵是个不错的出路,家人也乐得同意(既有军饷,又免得沈从文整天去瞎玩),于是就参军了。每天就是早上跑步,不跑步就擦枪,到饭点就冲向厨房,期待着锅里热腾腾的豆芽和米饭,以及一周仅一次的四两肥猪肉。

    第一次清乡剿匪,出发前军队给每人发一块现大洋。沈从文立刻买了一把小尖刀,把刀插在裹腿上,得意洋洋的去吃了一碗汤圆,“似乎一有了刀子,可不愁什么了”。一边享受沿途寨堡有钱地主乡绅的蒸鹅腊肉款待,一边堤防当地人放冷枪,常常是“啪的一声枪响,我们便倒下了一个”。部队到来之前土匪早藏进深山老林,所谓剿匪,就是驻防在当地,要么到街上四处捉人,要么等待当地地主、民兵团押送“土匪”来,押来的很多都是老实人,缴纳金钱枪支就释放,没钱缴纳的就打,打到招供为止,第二天就拉去砍头。

    日子实在是寂寞无聊,他们砍竹子钻孔吹箫,大街上呜呜喇喇的引人注目;他们上山设置陷阱抓黄鼠狼,剥下来的黄鼠狼皮用米糠塞满晒干拿来装东西;他们下田用鸡笼罩鲤鱼鲫鱼,捉的鱼用黄泥包好塞到热灰里去煨熟分吃。他们每月领了五块钱军饷,就打牌九,喝当地烧酒,吃猪肉牛肉,偶尔吃一顿狗肉,“把那一腿狗肉皮肤烧烧,再同一个小副兵到溪边水里去刮尽皮上的焦处,砍成小块,用钵头装好,上街去购买各样作料,又回到修械处把有铁丝贯耳的瓦钵,悬系在打铁炉上面,自己努力去拉动风箱,直到把狗肉炖得稀烂。”

    见惯了砍头杀人,沈从文更喜欢接触自然、接触朴素的勤劳的人。他常常去熔铁工厂看工人铸铁,他喜欢他们裸着胳膊挥舞铁锤,喜欢他们把一块块发红的铁块淬入水中,喜欢他们不干活时围着一大钵狗肉喝酒说胡话,喝多了即便天冷也要去游泳证明胆气。沈从文常常加入他们,帮他们拉风箱,他喜欢这些勇敢而勤快的工人。

    15岁时,部队来了一个秘书,给他们带来了新奇的事物,电灯是什么样子,鱼雷是什么样子,火车是什么样子。带来的还有一箱书籍,秘书给沈从文讲述《词源》里诸葛亮的故事,沈从文对这些书爱不释手,并在秘书建议下开始订阅报纸识字。有一天沈从文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女人看到他掉头就走,因为看到他身上穿的军装。沈从文被伤自尊了,军人是被人厌恶的,而他觉得自己是个读书人,应该受到尊敬,于是开始发愤练字、读书。亲戚家有一箱《说部丛书》,他几个月就看完了,他不喜欢讲大道理的书籍,他喜欢描述生活现象的书籍。

    17岁时,家人给他安排相亲,给了四个身材苗条的女孩让他选,他没选。因为他有自己的打算,他以为他会和另外一个白脸女孩结婚,他成天给她写情诗,结果被白脸女孩的弟弟骗走了他保管的家里的存款。他害怕极了,就逃离家庭和部队,花了将近两个月坐船到达辰州,在船上每天都是吃辣椒就饭,喝寒冷的北风,然后躺在温暖松软的棉衣上听人讲粗野的故事。他后来的小说中对人物的准确描写(尤其是女性)、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俗语、双关语、比喻)就是那时候学来的。

    20岁时,有个同乡给他介绍了军队文件收发员的工作,一个月九块钱。军队要去四川,别人参军是想发财和娶媳妇,他想去看看巫峡长什么样,于是就又参军了。他们渡竹筏,睡草堆,看流星,他后来把这段经历写成了小说《边城》。

    从四川回来后,沈从文写公文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便担任军官的书记。军官是个文艺中年,他收藏的书籍、画册、瓷器、碑帖都归沈从文保管,沈从文没事就翻来覆去的看,慢慢就看懂了,这些为他后来在古代服饰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由于读书时间多玩耍时间少,以前的同事渐渐的和他疏远了,他就常常一个人带书到山上看,倦了就看天上移动的白云、河里流动的叶子。他还是感觉日子寂寞苦闷。

    不久,县里设立一个报馆,沈从文就去报馆工作了,开始看《新潮》《改造》杂志,开始接触新思想,过去喜欢的是生活现象、自然景物等表面的事物,现在开始对人生的经验、思考、智慧等深层次的抽象知识感兴趣。各地为了加强自治水平,开始兴办各类学校,沈从文经常去看他们学习、打球、玩闹,心中满是羡慕。一场持续四十天的大病和一个健壮的朋友溺水身亡使得沈从文开始思考生活的方向,假如这次病死了,很多东西没有见过,很多地方没有去过,沈从文不甘心:“知识同权力相比,我愿意得到智慧,放下权力……为自己一点点理想受苦,不能随便马虎过日子,不能委屈过日子。”

    1923年,沈从文21岁。世界很大,沈从文想去看看。从湖南到汉口、郑州、徐州、天津,最后到了北京,沈从文带着一卷行李,呆头呆脑的站在车站门口,开始了北漂生涯。

    1931年,沈从文29岁,在青岛写下这段经历。

    1934年,沈从文出版《从文自传》,通过大量的趣事、丰富的细节、真挚的情感、悲天悯人的情怀,讲述他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讲述他接触的自然、接受的教育、喜爱的事物、培养的意志、经历的生死、经历的人生方向的转变,讲述一个农村少年成长的人生故事。次年,周作人把这本书列为“一九三四年我所爱读的书籍”中的三本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文自传》:关于成长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cf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