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心理简友广场
读书 | 2023年我读过的好书回顾

读书 | 2023年我读过的好书回顾

作者: 生活教练Helen | 来源:发表于2023-12-27 16:19 被阅读0次

    今年读了不少书,而且因为年初由我自己发起了一个【读书·观影·coaching】团体,在内驱+外驱合力推动的情况下,我几乎是坚持了两周读完一本书的频率,坚持读了一年。到这周为止,已经读完了最后一本,从数量上,超越了往年的阅读量。

    长吁一口气,明年我大概不会再以这样的频率和数量安排读书活动了。

    阅读,对我而言,原本是一件惬意又随意的事儿,一旦捆绑了外在压力因素,很多内在动力反而被要完成任务的外在压力淡化了。

    特别是在生活忙碌的4-6月,两周时间根本无法读完整本书,只能大概回顾浏览(那几本是因为喜欢,想第二次读的书籍)。好在后来时间渐渐宽裕,不但完成了当月书单的阅读,还额外读了其他一些感兴趣的书。

    最值得庆祝的是,在读书团体的分享和交流中,确实会比自己读有更多收获。比如:她们有人很擅长应用实践,读完书能立即运用在自己的生活里;还有人,很擅长总结思考,让我对同一本书,有了不同维度的认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和满足。

    发起读书团体的初衷是,在读书中有交流、有思考、有分享,读完能有输出和转化。团体里有小伙伴,由此开启了订阅号的书写,倒是我,本着美好的初心,迟迟没有动笔。

    直到11月,我开始参加写作社的打卡,才终于有了了文字上的输出,收获了自由书写的喜悦和成就感。可见,外驱力有时也蛮管用。

    同时,我发现,团体的互动氛围对我的行动力很有促进作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

    所以,我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更加从容地完成少读、慢读、精读,多吸收、多运用和转化到输出和实践。

    不管如何,今年的读书历程是值得纪念的,而且非常感谢我的团体伙伴们,我只是在朋友圈里做了邀请,你们就来了,感谢信任,感谢2023相互陪伴!

    2023的最后一周,就来为我自己和我们的读书团体做一个读书回顾吧。

    1月

    1.《小狗钱钱》 (德国)博多·舍费尔

    —— “我们必须确切地知道自己心里渴望的是什么才行”

    这是我今年读的第一本书,也是我第二次读它。书里讲述了一个12岁的小姑娘吉娅如何在一只会说话的小狗“钱钱”的帮助下,学会了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而开始赚钱、理财的故事。

    故事中,她不仅自己掌握了使用金钱的技巧,还帮助父母走出了财务的危机。于是,这本书被誉为可以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金钱童话”。

    它的作者同样也是《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的作者,为了更便于孩子们的理解和掌握,他用一个非常简单而且动人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获取成功与财富的基本规律。

    这本书把教练的技巧运用于故事情节的铺设中,让故事的小主人公先从梳理自己的人生愿望开始,去思考究竟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梦想相册、鹅和金蛋的故事设计,都让孩子感受到,金钱只是实现人生愿望的途径,进而找到理财的动力。

    故事情节简单有趣,语言也很适合孩子阅读,推荐亲子共读。

    2.《钱从哪里来》 香帅

    ——“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

    这本书种草于罗胖的跨年演讲,听演讲时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涉及到了:关于世界经济趋势、房地产行业的走势、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有益性消费趋势......,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书里总结了学界对AI趋势下社会职业发展趋向,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是技能,而不是岗位。并且,麻省理工学院抽象出了三种未来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技能,分别是:创意、社交智慧和手艺。

    这三种软技能对应着不一样的工作能力:创意包括分析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社交智慧则包括人际融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引导能力;手艺则更直接,就是机械操作能力、手部灵活度、协助和照看他人的能力。书中,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对一些具体职业的分析,很有参考价值。

    我很欣赏书里的一个观点:技能与天赋之间是相关但并不相等的关系,天赋可以转化成技能,但技能未必需要天赋。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在很多工作、学习的场景中,我们所说的“创造性”、“创意”,其实是大量阅读和思考的结果。

    2月

    3.《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巴西)保罗·柯艾略

    ——“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里面充满了智慧的语言和金句,这是我第二次读,而且,在和团体伙伴的交流中,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得到撒冷之王的提示,放下带着羊群云游四海的梦想,改而遵循预兆并实现自己的天命——去遥远的非洲大陆寻找宝藏。路上,他先是遭遇小偷,又在水晶店里打工筹措盘缠,然后跟随商队穿越了沙漠险境......

    他遇见了一位终日看书想要学习炼金术的英国人,想远赴沙漠寻找炼金术士,拜师学艺。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英国人通过书本学习炼金术,却始终未曾开始真正的实验;圣地亚哥却在多年的牧羊生活里,学会了观察,他慢慢发现:万事万物,似乎都在说一种语言

    在遥远的绿洲中,炼金术士正在等待着他。在那里,他还遇见了美丽的女孩法蒂玛。

    在炼金术士的指引下,他成为了能够理解万物语言的人,进而跟随心的指引,找到了宝藏——“请注意你流泪的地方,因为那里就是我所在的地方,也是财宝所在的地方”——原来宝藏就在他出发的地方。我的理解,这里意为找到初心。

    我们读书团体中的雯雯,看完这本书有一段自己的解读,我也很受启发,她觉得书里的每个人物都是一种隐喻:

    圣地亚哥——愿意追随梦想和实现天命的人

    撒冷王—— 唤醒者

    小偷——天命的阻碍者

    水晶店老板—— 只保留梦想而不去实现的人

    英国人——在象牙塔里的人

    赶驼人—— 活在当下的人

    炼金术士 —— 精神导师

    法蒂玛 —— 真爱

    3月

    4.《经典中医启蒙》 李辛

    ——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 健康与生活

    这是一位中医写的养生书籍,书里有很多关于生活哲学的内容。作者认为,中医,研究的不仅仅是疾病,更是人的生命。“精”“气”“神”,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力。调整生命的能量和精神层面,才是我们通往康复和健康长寿的途径。书里关于望闻问切、治病修身的内容比较专业,对我有启发的部分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部分。

    健康就是“常”。与自己、 与自然、与社会和大千世界处在相对和谐的关系中,跟着自然的节奏生活,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病了,就是“失常”。如果要康复,就要让气机和神机回到“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进入真实有序地正常生活。

    生老病死,就像荡秋千。生命的秋千,其实就是开阖。跟着天地的大节奏,与万物一起升降沉浮,开阖进退。

    在生活中,留意感受自己、观察自己、调整自己,尽可能找到让自己安心和舒服的状态,这是真正的养生。

    5.《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美国)洛莉·戈特利布

    ——如果我们创造出一个空间,并投入时间,不断积累,我们才有机会偶然发现一些值得等待的故事,而正是那些故事定义了我们的人生。

    这本书是我今年唯一都没怎么看,就翻篇的书。第一次读还是2021年的冬天,作者是一位由电视台的编剧,转型为心理治疗师的作家,书里的内容来自于她的亲身经历和咨询来访者故事。里面讲述了包括作者在内的五位主人公在人生中经历困境、苦痛和死亡,后来借由心理咨询(治疗),慢慢重新打开人生篇章或者畅然告别生命的故事。

    作者的语言非常风趣,故事也非常生动,而且书里还有很多关于心理学、心理咨询过程的具体描述,对于心理学爱好者或者想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的人而言,是一本很好的可以近距离了解真实的咨询过程的书籍。同时,也对读者本人的自我成长、人生发展会有很多的启发。

    虽然整本书象一个故事小说集,但是现在翻看起来,里面被我画了很多横线和标注,很多语句当时读起来就很有共鸣。就像李松蔚老师在序言里做说:“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精彩!!

    希望今年有空重读。在这里,我就不剧透故事了,推荐自读。

    4月

    6.《了不起的我—— 自我发展心理学》 陈海贤

    ——不是有一个“自我”在不停地发展,随着经历的顺境逆境,增增减减。

    而是这个发展的过程本身,就叫“自我”

    这本书堪称个人成长指南,今年也是第二次读。书的作者陈海贤老师是我国知名的心理咨询师,我最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那一位我时常在一些书里看见的笔名“动机在杭州”的作序者。这本书先是从开启行为的改变、思维的进化来聚焦个人的改变,后来又从关系的维度探讨关系与自我之间的联系和破解之道,书里最吸引我的是第四章的内容“走出人生的瓶颈”——专门讲述了转型期的自我改变(适用于也在职业转型期中的我)。最后,海贤老师从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几个阶段,为我们绘制了人生的地图。

    这本书记忆犹新的一个观点就是:改变,是用新行为代替旧行为,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这让改变和成长,成为了一条具象化的可操作路径。

    还记得我们团体在分享这本书时,我的一位同学说,自己借助书里的这个方法,实现了减肥的第一步。我们都为之赞叹,这么快把书里的内容转化到生活的行动中,而且很快有了新的经验产生,这个行动力和成长力真是杠杠滴。

    这本书的内容太丰富,值得一读再读,内容远不是一小段回顾所能涵盖。我很欣赏书的最后,海贤老师的观点,任何知识都不是绝对的。“任何模糊的但是能够引发探索过程的知识,都比清晰但完结了的知识有价值。知识的价值不是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引发探索的过程。”

    关于自我的知识,我们一直都在生命的每一天书写着。正如书里的这段充满美感的描述:

    “纵使落日转瞬即逝,也无法消解那刻的美。如果说,生命的有限性有什么好处的话,也许就是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在的每一刻都那么美。”

    5月

    7.《共创式教练》 (美国)亨利·吉姆斯霍顿等著

    —— 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是寻找和感受生命的真谛,是释放个人全部的潜能

    这是一本专业的教练书籍。这里所说的“共创”,是教练与被教练者之间的教练关系是积极且互动的。这本书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共创式教练模型 —— 它拥有四大基石、三大和谐原则和五大要素,是能够支持共创式谈话的容器。

    四大基石 :人的本质是富有创造力、存在无限可能且是完整的;关注整个人、与当下共舞、唤醒蜕变)。

    三个核心原则:自我实现、自觉选择、活在当下。

    五大要素:聆听、直觉、好奇心、深化与推进、自我管理。

    这本书主要围绕着以上这些内容展开,如果仅仅是阅读文字,未曾体验过教练过程,可能会不太容易理解其中深意。所以,我们在“读书·观影·coaching”团体里,针对聆听和发问这些教练技能展开过专门的coaching练习,在体验中学习,伙伴们也都有所感触。

    6月

    8.《学会提问》(美国)尼尔·布朗著

    ——“只有在你找到支撑一个结论的各种理由和证据以后,你才能评判这个结论的价值”

    这是一本批判式思维入门经典书籍。遗憾地是,我没能读完。阅读时的总体感受是,这本书比较时适合做学术写作论证,更多地适用于文字上的观点甄别和思考。虽然没读完,但前几章的已读内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批判式思维”。

    过去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以为批判式思维重在“批判(思辨),其实不然,它的重点:是建立在带着尊重、谦逊和好奇倾听的态度,对一个人或者一篇文章的观点、结论和论证过程(也包括自己的观点),进行互动式参与(提问、对话),再通过思考、取舍、评估和判断判断,最终得出自己的答案。目的在于“求真知”。

    我想,批判性思维对我们在当下信息混杂的网络世界里,保有一些独立思考和辨别的能力会很重要,也是未来孩子们需要驾驭的能力之一。所以,时间允许时,我准备继续读完这本书。

    7月

    9.《非暴力沟通》 (美) 马歇尔·卢森堡等著

    —— “同理意味着,以尊重的态度来了解他人的体验”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也是我今年读得最受益的一本。以前,我也大概了解过非暴力沟通,知道它的四要素:观察(发生了什么)-感受(我感到的情绪)-需求或价值观(因为)-请求(希望);对我而言,这似乎是一种新的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方式。

    这次读,我才留意到,原来这里的重点不仅仅是觉察感受,更在于对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的认知。因为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件,自己之所以会有某种感受,是因为有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或者是缘于自己的某种价值观。如果换做另一位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可能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感受。这是一种对自己更深层次的觉察和理解。这让我们能够完全为自己的感受、需求和价值观负责,而不把情绪归因于外界和他人,从而获得内在的自由和成长。

    有了这一层认识,我开始把它运用在我的家庭关系中,尤其是过去的一些我家先生经常会惹毛我的场景里,我能把过去的埋怨指责模式转化为真正的非暴力沟通,让我自己感受很满意,先生和孩子也感到很开心。

    这本书的内涵还不止于此,也不仅仅是沟通,里面有许多人与人相处的生活智慧,特别是关于如何爱自己——“我们要知道如何做出有助于生命成长的自我评价,进而做出符合生命需要的选择。” 当我们不再因为外在的成果来评判自己,而是从己身的需要出发,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乐趣,也更能将这种同理心传递给他人。

    读书,并把所得运用于生活,让它更美好。这不就是读书的意义之一么?

    更多金句,待大家自己读吧。光这本书,我就在微信读书里留下了274条笔记。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的新修订版的翻译不同于老版,我这次读得是新版,感到翻译更加流畅且贴近原意,便于理解,所以推荐大家读新版。

    8月

    10.《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这本书也是我第二次读了,意外的是我越读越不喜欢。第一次读大概得是五年前了,当时读得很有共鸣,因为书的作者也引用了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而且还提到了正面管家。他认为成年人和孩子一样,首要需求是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在亲密关系中,很多矛盾都来自于这些成年人过去成长中有许多未被满足的被爱、被关注、被重视的感受,想要期待在对方身上重新得到满足,自己却不得知的结果。

    这本书,与非暴力沟通的相似之处在于,把满足自我需求的责任留给每个人自己,这也是成熟的一个标志吧。

    甚至,这本书里把正面管教中所总结的孩子的四种错误目的,也引申到了成年伴侣间,认为如果伴侣的一方或者双方,为了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寻求错误的方式的满足,也必然经历:从寻求关注,到权利斗争,再到报复,最后自暴自弃的过程,导致亲密关系的幻灭。曾经读起来,觉得对这些观点很熟悉,所以很认同;再次读来,又感到毫无新意,加上作者的文风拖沓又啰嗦,这次居然没有耐心读完了。

    其实,对于一个人、一段关系的解读,有时,就是不同的作者通过不同的书籍、不同的理论透过不同视角的假设。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欣赏且适用的,甚至于,自我解读即可,只要能够自洽,让生活受益不就得了。

    我可能对于某些外国作者的文风越来越无法忍耐了。相比较而言,如果想读亲密关系类的书籍,我会更推荐陈海贤老师的《爱,需要练习》。

    9月

    11-12.勇气两部曲:《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日本)岸见一郎等著

    ——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这两本书也是老朋友了,2017年因为学习正面管教和阿德勒心理学就已经读过,而且对其中的阿德勒哲学,颇为欣赏。还写过一篇文章《我眼中的阿德勒心理学》作为解读。这次重读,依然很有收获。

    整本书以青年和哲人对话的方式展开,原本青年带着反驳的立场找哲人进行辩论,后来却渐渐被哲人口中的的阿德勒哲学所折服,成为拥护者和践行者。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哲人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心理学的整体理念进行了阐述,比如:“自我决定理论”、“自卑感与自卑情结”、“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课题分离”、“共同体”理念、鼓励与勇气、活在当下的舞动人生 ——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刹那。

    在《幸福的勇气》中,哲人继续对目的论和原因论、“他者兴趣”、否定赏罚、从竞争到合作的理念进行了阐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爱”的观点,爱是人在自立、成熟后的一种选择和行动,而非一种感觉,就像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样,任命可以选择主动去爱,而非等待命中注定。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最打动我,每次读起来,都会不禁得流眼泪: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指向分离......我们可以选择: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不断朝着最佳分别努力。读完,会更想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和关系。

    10月

    13-14.《生命的礼物》、《成为我自己》(美国)欧文·D亚隆

    —— "尽管死亡的现实可能会毁灭我们,但关于死亡的想法可能会拯救我们"

    《生命的礼物》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在他的妻子患病后到临终前一起合写的著作,主要讲述了从妻子患病到治疗,直到最后选择临终关怀以及妻子死亡后,他如何面对挚爱的丧失和自己的衰老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为了更多地了解他们,我还专门找来欧文·亚隆的回忆录《成为我自己》先睹为快。感叹他们的幸运,从十几岁的年龄相爱到老,一直彼此陪伴到生命的分别,而且,他们都有各自所致力于研究的方向,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有所造诣。

    读这本书时,会感到对他们而言,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抽出一两年时间来换个地方度假生活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随即而来的就是写成了一本书,然后再到世界各地去演讲。感叹他们在大学里的宽松从业氛围和学术研究的条件。

    生活和旅居相伴,让他们对世界有着丰富的阅历和了解,这让我非常羡慕。

    如果说,《成为我自己》详述了亚隆的成长经历和人生硕果;那么,《生命的礼物》这本书,就讲述了亚隆如何面对人生的衰老,学会与昔日的爱、成就渐渐告别。作为一名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治疗大师,亚隆陪伴过无数的来访者面对人类的终极议题:死亡。而且他在年轻时,就因为有死亡焦虑,寻找过各种流派的治疗师,最后,接受了另一位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洛梅的帮助,也由此选择了存在主义作为他的咨询流派走向。当他在年迈时,不得不面对爱妻的死亡,他象曾经的来访者一样,经历了哀伤、孤独、麻木......并在自己过去的作品中,找到了安慰和疗愈。我想,书写也是有益的,他们选择以写书的方式,彼此陪伴最后一程,也为生者找到了寄托和慰藉。

    存在主义,有点类似我们所说的“无常”吧。生命无常,好好珍惜。我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亚隆的这段话:“在宇宙之中,任何个体的存在都被视为两团永恒的黑暗——生前与死后——之间的一线微光”,有朋友说带给她很久的震撼。“不知死,焉知生”,我想这是向死而生的意义。

    这不是我第一次读亚隆的书,之前读过他的《直视骄阳》、《妈妈及生命的意义》。很喜欢这种小说体的心理学著作,不枯燥晦涩,融思想于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之中,很有可读性。

    15.《认知天性》(美国)彼得·C·布朗 等著

    —— “想要终身成长,就像专家一样思考”

    这本书,它从科学原理讲述了人的认知学习原理。所谓的天性,在这里,并不是指我以为的天生禀赋之类,而是说,人类原本存在的认知规律。

    虽然书的内容有些枯燥,但是它让我打破了一个误区。原本我对考试的存在是有偏见的,但是,书里的研究表明:重复阅读和集中练习并不是那么有效的学习方式;考试或者测验,反而可以成为自我检索的学习方式,帮我们在知识链上形成记忆结……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学习”。

    而尝试解答一道题目或是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坐等信息或解决方案出现,这种方式被称为“生成式学习”。在测验中,想出一个答案要比从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更有利于学习。让自己写一篇短文,会让学习内容被记得更牢固。

    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多样化学习,都会更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在重复检索练习的基础上,穿插实践经验和反思复盘,将会为我们构建立体的复合型知识。

    这些关于学习原理的认知,对于我们自己和帮助孩子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很有帮助。此外,书中还有关于脑科学的分享:人脑的可塑性很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甚至能一直延续到老年。人的大脑发展是终生的,除了天生的基因因素之外,环境、营养、成长心态、一定数级练习都是形成“倍数”差异的因素。由此看来,终身学习是有脑科学的生理基础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为孩子营造更好的大脑发展环境。

    16.《园丁与木匠》(美国)艾莉森·高普尼克

    ——“混乱是草地的荣耀”

    这本书,我专门写了三篇读后随笔,这里就不重复啦。

    17. 《从尿布到约会》(从婴儿到初中)(美国)黛布拉·W·哈夫纳著

    —— 让孩子知道,你是一个“可问的”父母

    这是一本有关儿童性教育的书。性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生理知识的传递,也涉及到价值观的影响和一些敏感话题的探讨。这不是到青春期才开始的,而是从孩子的幼年阶段就已经开始了。书中根据孩子从婴儿、学龄前、小学低年级,再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出了专章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建议。

    对于性教育而言,不是父母先对孩子传授什么,而是要先搞清楚:你的孩子已经知道些什么。并且,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可教时刻”和“黄金机会”来切入,遵循“少比多好”的原则。

    读了这本书,对于孩子的生理发育和行为心理特点,都会更有把握,与孩子交流起来,也会更加坦然。

    12月

    18.《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薛兆丰著

    ——“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这本书有点长,还有一小部分没有读。读它,是想在生活中能培养自己多一些经济学思维和视角。薛老师在书里运用了很多生动案例来阐明原理,通俗易懂,很适合非专业阅读。

    比如,关于成本的认知,我们通常以为它是我们过去的花销;但是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成本指向未来,“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沉没成本本身不属于成本。成本是你同一笔资产,未来用于A,就不能用于B。那么,B就是这里所说的成本。是不是很有趣。

    过去,我对商业存在一种潜意识里的负面感受。但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为什么说“商业是最大的慈善”,慈善虽处于爱心,但因为缺少反馈机制,无法衡量效率,往往会出现所托非人、养懒汉效应,最终事与愿违。而商业环境中,价格和需求之间存在天然的调配因素。

    从经济学视角,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边际平衡的高手。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经历,在自己所涉及的所有领域、所有活动、所有选项当中,根据边际平衡的规律来分配时间、金钱、精力和其他资源,从而使总效用达到最佳。如果每个个体都集中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整个社会的总产量会达到最大,每个个体的处境通过交换,就能够得到改善。商业果然是最大的慈善。

    19.《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美国)史蒂芬·柯维

    ——“原则是地域,价值观是地图”

    这本书慕名已久,至今才读完。在我看来,它更像一本提供系统思维的工具书。书的前两章总括性地为我们阐明了,为什么要以原则为中心来思考和生活,基于原则的思维方式,能正确引导我们实现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思维方式转换后的顿悟,就像是重建了“三观”。

    7个习惯,就是作者为我们推荐的原则:

    积极主动 ——  其内涵比字面意义要更深刻,人可以在任何环境中,选择回应的方式,积极主动,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关注影响圈,创造想要的人生。

    以终为始——  以人生目标和使命宣言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确立自己愿景和价值观,并让自己遵从这些重要原则生活。这需要我们经历想象和实践的两次创造。

    要事第一 —— 明确什么是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把它放在第一位;从人生角色出发,来选择目标,安排进度。

    前三个习惯是我们作为个体从依赖走向独立所必须的;要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则需要从独立走向互赖:

    双赢思维 —— 找到双方互利互赢的方式,共谋其利

    知己解彼 —— 先通过聆听,理解对方,再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对方理解自己。书里关于有效沟通的举例让我十分赞叹,当那位父亲用不同的方式来倾听和回应,结果真的完全不同。

    综合统效 —— 其精髓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找到第三种选择,这需要双赢思维和知己解彼的配合

    最后一种习惯是:不断更新—— 从身体、 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维度来提升自己,这是平衡和养护我们个人效能的基础。

    书单之外,我还阅读了一些小说和推荐书目:

    20.《走进魔法店》(美国)詹姆斯·R·道迪

    —— “人生成就是心的能力”

    这本书也挺适合亲子阅读,它讲述了作者本人传奇的人生成长经历,从贫困家庭的男孩,到医学院的高材生,再到后来成为身价百万的富豪,一落千丈的人生觉醒和重生。这不是一个普通人的人生经历,但是,作者分享了他成功的来由,这来着他童年时期的一份珍贵的相遇。

    传奇之处在于,他曾经在魔法店里接受过类似于正念冥想的身心训练,这种训练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大脑专注力和情绪控制力,也让他的学业和事业受益于此。然而,他却忘记了,这种练习的精髓在于心的打开。直到后来人生遭遇低谷,他才明白和觉醒,从此义无反顾,以慈悲心重拾医者的事业。书里的练习,也许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做。

    21.《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美)塔拉·韦斯特弗

    ——我开始思考,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

    这是一本小说,也是作者的生平故事。读本书的过程中让我感到惊悚,对于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她父母的言行感到难以理解,很多血腥的情节都让人不战而栗:为什么她的父母不让他们读书?为什么要坚持愚蠢的所谓教义?为什么要让他们做那些充满危险的工作?为什么毫无同情心?

    庆幸作者最终,能够摆脱成长环境的束缚,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当然也有幸运,取得了学术上的成就。然而,和原生家庭永久的隔离和伤痛,无法弥补。

    她是否真的迎来了新生呢,我也不知道。

    22.《越过山丘》吴士宏著

    ——“教练,人人皆应拥有”

    书的作者以前是IBM的高管,人称“打工女皇”,经历人生低谷后因为抑郁而接触到教练学习,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事业方向:高管教练。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转行做高管教练以后的人生经历和见闻,其中有她接受过的培训,还有一些她的被教练者故事,同时,也有作者本人对于教练和教练行业的理解认知,甚至还有一些教练工具可以使用。

    因为,我自己也是一名教练,所以读起来也有很多共鸣,不同的是,她是高管教练,我面向身边的每一位普通人。

    23.《长安的荔枝》马伯庸著

    这本书来自同学的推荐,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改编小说,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也可能隐含了一些历史现实的写照吧。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可以称作故事的背景,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李善德就是那位负责在杨贵妃的诞日,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的官员。

    李善德原本是在朝廷里的普通小官,却接到这个无人肯接的差事儿。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经历百般周折,百般经营设计、和劳民伤财的破费,终于如期讲荔枝送到了京城,万般破费只为博妃子一笑。这一切让他亲眼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和事态的炎凉,最终,他选择携妻儿辞去官职,来到岭南,从此种荔枝而生。情节曲折,故事也讲得精彩,或给后人启迪。

    24.《纳瓦尔宝典》(美国)埃里克·乔根森 著

    —— “最好的工作是终身学习者在自由市场中的创造性表达”

    这本书是作者以硅谷的顶级投资人纳瓦尔在推特的写作和谈话文字记录为基础整理编辑而成,其中,有纳瓦尔对财富、幸福、哲学的认知,也提到他如何通过冥想和精神力量来自我救赎不乏有趣且独道的见解,值得一读。

    书里,有很多金句,我都做了笔记:

    不断重新定义自己的事业,直到理想成为现实。

    专长,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

    获得财富的一个途径,就是为社会提供其有需求但无从获得的东西,并实现规模化。

    ......

    纳瓦尔认为,阅读,是锻炼精神的肌肉,运动是锻炼身体的肌肉。他很喜欢阅读,而且阅读范围太广了,这本书的内容从《道德经》到《三体》都有引述,而且书里还引用了不少苏轼的诗句。

    那么,对阅读中获得的信息,如何消化吸收并且融会贯通呢?他建议,向别人讲解你学到的东西,教学相长。这个理念并不陌生。

    这也是我这篇2023年的读书回顾的意图之一,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2023年我读过的好书回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dk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