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4广告传播学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读《苏东坡传》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读《苏东坡传》

作者: 30岁的小书包 | 来源:发表于2016-06-17 16:01 被阅读152次

    以前总想着系统地了解一下苏东坡的传奇一生,这次读书节的契机,便终于下定决心,找了许多关于苏东坡的书籍,而其中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给了我最深的印象和最美好的回响。

    林语堂先生是大家,东坡先生亦是文豪,他们二人思想的碰撞,在《苏东坡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往对于东坡先生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中学课本上的画像上,他拄着竹杖,胡须飘逸,面容紧瘦却显几分刚劲之力,虽人如老头般却看着精神焕发,而书中对他性格的概括,最大的便是随性,不羁,洒脱了吧!个人觉得,全书的最大特色便是作传者独特的写作风格,最为巧妙的便是很多处的点到为止了。苏东坡的一生和诗词文章世界,对于大多数文人墨客已经很熟悉了,而在这里林语堂先生匠心独运,对于大家熟知的,如谪居黄州时所做的前后赤壁赋,便是通过直接阐释文本内容进行展开,似乎在向读者介绍一次难忘的游记,这样写也显得更加亲切,似乎作者如临其境一般,妙趣横生,不落窠臼。而文中多处可见的伏笔和铺垫,如苏小妹和秦观的对联洞房,却不讲对联的内容,足够吊人胃口了。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十几年的贬谪生涯,苏轼早已厌倦了,看淡了。所以,在总结自己一生的功名业绩时,他选择了三个蛰居自己的贬谪地。这该是怎样的悠然和洒脱啊?试想,若不超然其外,事事计较,为谪黜所牵绊,又怎会有这样的豪情呢?而我们的苏东坡却不然,因为他早已习惯了四处降职和贬谪的日子,相反,他却能苦中作乐,或游山玩水,或种菜闲谈,或填词作赋,前后赤壁赋一出,遂成千古功业!

    很多人会同情苏东坡乌台诗案之后被卷入政治风波这一遭,似乎他们认为东坡先生之后的命运都随之改变了。或许在这些个风波里苏东坡受到过无数次的诽谤和讥笑,可我仍然看到了,每一次的贬谪,都有陌生的朋友亲切地招待和照顾;每一次的离别,都会和亲爱的弟弟惺惺相惜;每一次有小人想作梗,甚至于皇帝皇后都为之同情和不舍。

     再者是苏轼兄弟的友谊,他们的友情,绝非一般人可比。两人的性格差异还是很大的,可这却丝毫不能影响二人的友情。无论是一起进京赶考,一起回乡丁忧,还是一起异地调职,二人几乎可以说是无话不说,倾心相交。分别两地的日子里,他二人的关系更像是久别未缝的情人,书信往来,相称相喝,侃侃而谈。我很清晰的记得书中在介绍苏东坡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鉴赏》一诗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以往二人一起到渑池,并题诗于壁。可而今的日子里,老僧已死,墙壁已坏,正如飞鸿偶然踏雪,留下爪印就飞走了,而且不知道飞往何方。而往日时光呢?你是否还记得一块走过的崎岖路途,当时人困不堪,只有跛脚的驴子在嘶嘶吼叫。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铺陈的语言,只是在回忆如烟的往事,可每一句都蕴含了真情,甚至蕴含了哲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相信苏轼有弟弟子由的曾经陪伴,他也自然是欣慰和满足了!

     东坡的身份,除了文坛领袖一代词宗,更是一位佛学笃信者,是一位瑜伽师,他和佛印以及其他僧人的经历和交往,也很耐人寻味。同时,他也是一位政治家,一位书法家,一位会生活的厨师,可谓身兼多职,丰富多彩。

     东坡先生的很多诗词,大家都很熟悉了,而林语堂先生在介绍时既结合具体语境,又不详细展开,处理的恰到好处,这是一大亮点。喜欢林语堂,也喜欢苏东坡,而两者兼有的苏东坡传,则可以说是我的最爱了吧。

     东坡先生在自己的一生中,有沉有浮,有起有落,有失意,有辉煌,有小人亦有知己陪伴。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不管是在政坛指点江山,还是在文坛领袖群英,亦或是在起起伏伏的贬谪日子里,就像他的词说的那样,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蓑烟雨任平生 ——读《苏东坡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ev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