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加入了“啃读者写作营”群,郝晓东老师跟大家见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有没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我回答了“有”。这种感觉就像是从箱底里寻找了半天,找出了那张黑黄的旧照片一样。我的”微信公众号“被我遗忘了多久啊!
郝老师对大家说: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不仅要写,还要公布与众,让大家来评论。如果没有点赞、没有点评说明你的文字没有吸引到大家;如果有点赞、有点评那证明你的文字能博人眼球(打这段文字时,我没有看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只是一个大概)。
于是,我开始打开被我封存了的微信公众号——篮子的天地。很多人,可能就会问:为什么是那么不明亮的昵称呢?我想,我可能缺少给它一个诠释吧!“篮子”,是我自己给自己的昵称。用竹篾编织而成,很普通,却很实用,它可以装进很多东西。我希望自己就如“篮子”一样,能够把我学到的、感受到的和积累到的装进这个篮子里。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就是篮子里的果实。而微信公众号是一片我成长的广阔的天地,也是收获的天地。这么想着,也就这么在“昵称”里填写了这样普通的五个汉字。

然而,当郝老师说,我们要将自己写的东西大胆地推送在微信公众号里,要呈现在大众的面前(当然不一定会有人打开),我开始对这个昵称开始评价,它可能是几颗星星呢?
因此,我萌生了改昵称的想法。我问了朋友。朋友说用“小水滴”吧!像小水滴一样普通,却能积少成多,能滴水穿石。似乎这样一诠释也不错。我说用“幽谷寻芳”吧!微信公众号如那静静的深幽山谷,喜欢的人会来这这里寻找芬芳。但是,最后我没有付出修改的行动。
当看到群里调查,我们是喜欢用微信公众号还是简书。我毫不犹豫地填写了简书。因为,2月的时候,我也注册了简书。但是没有留下一个文字。
那么我的简书用什么昵称呢?我的脑海里浮现了“小水滴”,但是我想这个昵称还应该有行动的目标。就这样,我在昵称处留下了四个字“水滴越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