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几乎没有几个人不希望获得事业的成功,以及更多的财富。但是事实却是,许多人每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但是却总是离成功,幸福这样的境界,很是遥远。甚至有人觉得,如今的社会,想要获得成功或幸福,实在太难了。
但实际上,关于如何获得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早在2500年的《论语》中,孔子就给出了我们方法。这些方法,放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下,依然非常实用。难怪日本现代金融之父,将《论语》作为行事准则的涩泽荣一,能借助《论语》,打造出8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并因此奠定日本现代金融的坚实基础。
今天,我们就从古老的智慧之书——《论语》中,拿出一段可以帮助我们做人做事更加成功的箴言,一起学习一下。
这段话出自《论语·季氏》。原文是这样: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孔子说:“君子在九个方面会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清楚;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脸色,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是否应该询问请教别人;想要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因此带来不好的后果;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道义,是否是自己该得的。”
接下来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一、视思明,听思聪
这一点用君王做例子最好理解不过了。比如说,作为一个君王,如果不能够耳聪目明,看得清楚,听的仔细,就无法分辨好坏忠奸,是非曲直,也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纵观历史,昏君身边多佞臣,明君身边多贤臣,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贤明的君主,耳聪目明,看得清楚,听得仔细,不容易被蒙蔽,奸佞之臣也难以在其身边生存,即使有,他的所作所为也都被君王尽收眼底。
当然了,这一条除了对君王管用,对普通人也很有用。比如我们交朋友,如果能够做到耳聪目明,分辨仔细,就不容易交到不好的朋友。做企业老板或领导,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更容易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也能较敏锐地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视思明,听思聪“这一条,对我们每个人都比较有用。
二、色思温,貌思恭
先说”色思温“。这一点上,最容易出问题的其实是在和父母相处这块。
许多人未成家之前可能未曾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成家以后,父母年纪渐大,我们又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小孩,所以在对待父母这块,渐渐会不如从前那般有耐心。尤其是当父母生了病,需要儿女照顾时,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中国不是有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再孝顺的子女,伺候生病或年迈的父母伺候久了,都难一直对父母保持温和的脸色,所以这一点,也是孔子在《论语》中着重强调的。
当然,”色思温”除了对父母之外,对朋友,对同事,甚至对下属,也是一样,都需要我们警醒注意。一个人如能对人面色温和,身边人就会感觉这个人较好相处,和别人合作起来,也相对容易些。
再来说“貌思恭”。
“貌思恭”就是外貌上要表现得恭敬。
其实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在想,孔子他老人家,是对什么人提出的这个要求呢,是所有人呢?还是上位者?还是做人下属的?
后来看到一个活的案例之后,我明白了。
前几年,内地一批企业家曾组团去拜访李嘉诚,希望从他那里学习一些经商之道。谁知道这趟香港之行,给众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却不是李嘉诚的商道,而是他的做人。
内地企业家们一到长实集团的大厦,就看到李嘉诚已经在电梯口等候多时了。然后,李嘉诚伸出手来,一一和各位企业家们握手,然后把他们让进去。
途中遇到大厦保安,保洁的时候,李嘉诚都亲切的和他们打招呼,一点架子也没有。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企业家们更是被李嘉诚细心周到的安排给折服了。不仅谁坐哪个桌哪个位置,都是抓阄决定,而且李嘉诚为了照顾到所有人,在十来个桌子上各自轮流坐几分钟,就是为了每位客人都能和他说上话。
这一趟和黄之行,让各位大陆企业家感慨颇深,他们都被李嘉诚谦恭的态度给深深折服了。反观大陆的一些企业家,在这块确实做得不够,稍微有点钱,就趾高气扬,恨不得到哪里都横着走路。
李嘉诚这个例子,也让我对孔子所说的“貌思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人在下位,或做人下属的时候,做到对上司恭敬比较容易,但是如果身在高位,或做出了较大成就,很多人就会忘记“谦恭”这个美德,而忘记的结果,就是让许多人觉得这个人修养不够,从而难以得到别人从心眼里的折服和尊敬。
三、言思忠,事思敬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
这一点,对我们身在职场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们说话忠诚老实,不说空话大话,不乱说话;做事认真谨慎,兢兢业业。如果我们能真的做到这一点,那么用不了多久,我们一定能成为上司或老板最器重的员工之一。想想看,哪个领导会不喜欢一个办事认真谨慎,说话忠诚老实的员工呢?这样的员工,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值得信赖,很靠谱吗?
领导如果有什么重要任务,不是会优先考虑这样的员工去做吗?时间久了,这样的人自然会成为老板最倚重的员工。
四、疑思问,忿思难
“疑思问”,这一句比较好理解,就是有疑问应该考虑向别人请教。关于这一点,在孔子的学生身上体现最明显。
在《论语》的许多章节中,都能看到孔子的各位学生向老师广泛的发问。这些提问,往往提问者不同,问题的类型不同,比如有人问治国之道,有人问做人之道,有人问某件具体事情的处理之道,还有人问老师对某个人、某件事的看法,等等。
而提问和互动,也是孔门教育的一大特色。
正是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们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水平,学习阶段,以及兴趣志向,而老师也借助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或启发,或批评,或深入引导等等教育。而从这些问题中,学生们都收益颇丰。
所以,有了疑问,就向比自己高明或经验丰富的人提问,不论是对我们的职场发展,还是做人做事,都大有裨益。
再说“忿思难”,这个也比较简单,就是说有怒气想要发作的时候,要考虑这样做是否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举个我们都不陌生的例子:大清早,集贸市场,几个商贩为了争一个摊位,吵了起来,结果越吵越凶,其中一个是卖水果的,手中刚好有把水果刀,他一气之下,就一刀扎了过去......结局大家都能料到。但问题是,这个持刀伤人的商贩,在事后冷静下来,大多会后悔万分,因为自己一时的怒气,结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你看,愤怒会让一个人失去理智,而失去理智时干的事情,常常不够明智。所以,在特别生气的时候,克制我们的怒气,不要轻易就发怒或做决定,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五、见得思义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就是看到自己可以得到的财或利,就要先问一句,是不是合乎道义,是不是自己该得的。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是对这一点的最有力说明。
小结
最后总结一下,无论是孔子所处的几千年前,还是现如今的经济社会,孔子他老人家提出的这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都是我们立身处事的法宝,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所获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