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浅谈徐志摩
徐志摩(六)|“小脚”女人张幼仪

徐志摩(六)|“小脚”女人张幼仪

作者: 全员观察 | 来源:发表于2020-03-20 23:13 被阅读0次

我知道张幼仪,是因为她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

中学时喜欢徐志摩的诗,当时只顾着感叹徐志摩的风流,林徽因的明媚,陆小曼的光彩。何曾注意过不起眼的张幼仪。

后来读了《小脚与西服》,方知张幼仪与林徽因和陆小曼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某些地方犹有胜之。

张幼仪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出生以来到进入徐家的日子,这一个阶段她是没有为自己活的。

后来徐志摩和她离婚,张幼仪才真正开始为自己而活,变成另一个自己。

【一】

张幼仪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虽说是千金小姐,其实不过是笼中的鸟儿。

在旧中国,女人是一文不值的。

女孩子出生后,要先缠足,一个合格的淑女必须有一双好看的小脚。

缠脚这个陋习大概起源北宋,在清朝时兴盛。

所谓“三寸金莲”,据说当时的男人都喜欢。

缠脚要花好几年功夫,必须慢慢地、小心地把脚骨缠断。

缠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要从小抓起。因为那时候骨骼还正在发育,缠起来容易。

“一个小姑娘的脚形就算缠得完美无缺,还是得继续缠着,才好维持那形状”。

所以当小孩子疼的哭喊的时候,负责这项“神圣工作”的老太太就会说:不能喊叫,要做个听话的淑女。

小姑娘慢慢长大,脚骨也断掉了,这时“三寸金莲”就成了。

我们想象一下小脚的最终形态:脚背呈弓形,脚趾和脚跟之间凹陷下去,像骆驼的峰。

可怜!

比缠脚更摧残女性的,是精神上的压迫。

女子在家生活,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自己的丈夫;守寡以后,得顺着儿子。

三从四德,好一张大网。裹住了天下女子的脚丫。

张幼仪因为二哥的一句“要是没人娶她,我会照顾她”而逃过一劫,拆掉了血淋淋的裹脚布。

不过她虽然没有缠脚,精神上也犹如裹足。

待字闺中时,张幼仪要学习封建社会下女人该如何守住贞操。

“从一而终”“失身自杀”,一个女子如果达成这两项成就,皇帝就会给你盖一座贞节牌坊,这可是全族上下脸上都有光的大好事。

至于当事女子到底想不想改嫁或者活下去,在众人看来并不重要,如果敢做其他选择,“荡妇”“寡廉少耻”的帽子就友情赠送了。

1915年,因为四哥赏识徐志摩,十五岁的张幼仪嫁进了徐家。

她可能期待过丈夫,也可能没有,她只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了一个叫徐志摩的男人的妻子。

就像千千万万的女子一样,离开家里的秀楼,从少女变为少妇。

可惜徐志摩认为张幼仪只是个“乡下土包子”,新婚当天就让新娘子独守空房。婚后不久徐志摩离家求学。

后来,徐志摩去信让张幼仪来欧洲,学一点西洋的东西。

1920年,张幼仪远渡重洋,来到了丈夫的身边。她可能以为丈夫还是爱着她的。张幼仪怀孕了,她感到幸福。

然而,徐志摩却对着怀孕的张幼仪说,“我们离婚吧,我要去追求林徽因了。”

她这才知道自己的丈夫爱上了别的女人。她能说什么?

这个深受三从四德影响的女子,这个被封建礼教缠住脚的女子,一贯的顺从了自己的丈夫。

徐志摩追随着林徽因去了,张幼仪在欧洲的风雨里独自垂泪。

1922年,张幼仪在柏林生下了小彼得,可惜后来也不幸夭折。

【二】

被徐志摩抛弃后,张幼仪开始学习西学,开眼看世界。

这是她人生的第二个阶段,犹如破茧成蝶,是最让人触动的。

张幼仪在西方学习新的文化,1926年返回中国。

此后,她经营着一家银行和一家服装行,成长为独立自强的新女性。

1931年,年仅34岁的徐志摩不幸遇难,陆小曼拒绝认领徐志摩的尸体,是张幼仪一手操办了前夫的葬礼。

徐志摩对她无情,张幼仪却以德报怨。

有人问她;“为何离婚后,还要照顾徐志摩的父母?”

张幼仪回答:“我是在照顾我儿子的爷爷奶奶,这是我的责任。”

张幼仪对林徽因是有怨言的,“他当年就是为了这个女朋友跟我离婚的,到头来又是为了林徽因飞机失事遇难”。

至于陆小曼,张幼仪大概是瞧不上的。最大的原因就是丈夫去世后拒绝认领他的尸体。

我总觉得张幼仪一直爱着徐志摩。

在徐志摩一生当中遇到的三个女人里面,说不定张幼仪最爱他。

虽然她一辈子没说过“我爱你”。

1988年1月21日,“小脚”女人张幼仪,在美国的单身公寓去世,留下88年的人生传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志摩(六)|“小脚”女人张幼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he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