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原文解释】北方应冬,冬天生寒,寒气与水气相应,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气,肾气能滋长骨髓,骨髓充实,则又能养肝,肾气关联于耳。它的变化在天为寒气,在地为水气,在人体为骨髓,在五脏为肾,在五色为黑,在五音为羽,在五声为呻,在病变的表现为战栗,在窍为耳,在五味为咸,在情致的变动为恐。恐能伤肾,思能够抑制恐;寒能伤血,燥(湿)能够抑制寒;咸能伤血,甘味能抑制咸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85834/aa8ed39a896f3ded.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85834/e34f9a8675f04ba5.png)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这一段的内容与前面的都差不多,北方属冬天,阴凝而生寒,“寒气”能够使“水气”旺盛。水能产生“咸味”,“咸味”能够滋养“肾气”。肾气”能够滋养“骨髓”,“骨髓”充实,又能“养肝”。看看,记一下,从上面的图这样好记一些。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肾”对应的情绪是“恐惧”,恐则伤“肾”;恐惧的时候,人的气往下走,就会影响到“肾”。太过热会伤到气,太过寒就会伤到血。当咸味过咸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甘味来制衡它,所以,五行生尅制化的那张图也要随时记在大脑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85834/c796f1916783b22d.png)
《黄帝内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热本身就是伤气,寒就是伤血,我们伤寒的经方,都是在开很多的热药。比如说一个人贫血,我们知道他是寒伤到血,如果还在开寒凉的药,那贫血怎么能治得好呢?所以,要把寒去掉,血才有机会恢复。
经方也有寒凉的药,但不是全部用寒凉的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