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江西第一景”是大诗人杨万里对家乡青原山的至美推崇,也是我内心空灵的表达。 因缘和合。我与青原山的奇妙结缘,来自一张美丽的入学通知书,这或许是冥冥中的一种契合,让我从青葱少年走近青原山,并在求学的美好时光里,静静地被青原山的山川之灵气浸润着、涤荡着。无独有偶的是我又有幸地在青原山脚下的一个单位参加工作、之后相继换了两个单位也是在青原山脚下,应该说我一刻也不曾离开过她的怀抱。 林花谢了春红,二十余年的时光太匆匆。青原山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水一石早已幻化成了心中永远的精神养料,成了不可缺少的亲近和怀想。 我见青山多妩媚,我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最近周末的一个下午,闲来无事,带上家人驱车前往青原山踏春,用一颗凡心去体味“青清青原山,净静净居寺”的山水神韵。 春的节气,却是夏的气温。我们在迎风桥边停下了车,迎面就碰到了山前(青原山脚下的一个村子)当年王同学的父亲,他现在在景区负责停车收费工作,一脸的热情不减当年。回想清苦的求学生活,在他家混过不少荤腥。 我们一边聆听迎风桥下潺潺的流水声,一边从北面“环山诗路”的台阶拾阶而上,开始登山临风。 近几年青原山景区开发,修了大理石台阶,相应比以前上山方便了许多,可人到中年的我,身体发福了,攀登了一段路后,便气喘如牛了。儿子和外甥女却像两只轻盈的蝴蝶,这儿跳跳、那儿蹦蹦......我不禁感叹:“岁月不饶人啊”!妻雪在一旁嗔怪到:“缺乏锻炼!”。我一边喘粗气,一边玩笑:“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台阶上”,于是哈哈声一片...... 沿途有石椅石凳木亭,小憩自然要赏景。四月的青原山绿得醉人、净得怡人,白色粉色的野蔷薇花怒放着自己的生命、覆盆子果也在叶间露出了红红的嘴唇、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热烈地绽放着、摇曳生姿的松枝尽情地吐着穗蕊......儿子和外甥女采摘了一些野花做花环并相互戴到各自的头上,一个个笑靥如花。试想现在的他们何尝不是当年的我们:男男女女的同学,登山、采花、野炊、砍山竹、摘茶包......弹指一挥间,青春却换了主人! 且行且坐,且坐且思。儿子和外甥女一下就登上了山顶的“望林楼”,我这只“熊猫”却没有上去。他们下来后告诉我们说在上面的塔楼如何的秀美壮观,塔旁边的秋千荡得那个过瘾呀,我也只有想像和羡慕的份了。 沿着“环山诗路”的南面下了山,儿子他们早已不知去向,我们跌跌撞撞地下了山,大汗淋漓。我这只掉队的“鸭子”也好不容易合到了伴,终于在钓鱼台水库上游柳树下的石凳上坐了下来。儿子早已在小贩的冰柜前守候,敲诈了我一番,又是冰棍,又是饮料的。 水库里的水在青山的倒影下,青绿无比,不知道是山映绿了水,还是水照绿了山。水面的脚踏船在碧绿的春水中游弋着,游客脚踏船击荡着水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泛起阵阵涟漪,明媚了一张张俏脸,却吹皱了一池春水。 移步易景,我们来到了钓鱼台水库的大坝下,仰望飞流直下的瀑布,溅起无数水花,把青原山彰显得越加的飘逸和灵动,游人纷纷按动了快门..... 接着来到了游乐园出口中,售票员是当年学校食堂打饭菜的姑娘,她一下便认出了我们,满脸的微笑,招呼过后自然要问儿子和外甥女哪个是我的孩子,结果她一猜就中。 当时,在她旁边也俏立了一位衣着如春花一般的女孩,猜想定是她的女儿吧,遥想当年她也是如春花一般的姑娘啊! 循溪而下,来到了净居寺门口,摆摊卖香的“阿庆嫂”看到了我们,便热情地迎了上来,舌灿如莲。她当年泼辣、干练的性格一点也没有改变,但风韵却不复存在。她又是让坐,又是与我们回忆起当年她承包学校食堂与学生的一些往事,谈之亲切,说之有趣。“阿庆嫂”旁边端坐着她那高大魁梧,却不苟言笑的丈夫,一大一小、一动一静,天仙一般的绝配。 净居寺是闻名的千年古刹,传说七祖行思从南华山来青原山游历,感觉此地灵气逼人,于是倒插荆一棵,说此荆如能活下来,此地定是建庙立宇的灵妙之地。多年后返回,七祖行思发现此荆真的存活下来了,而且繁茂葱绿,于是着手建造了净居寺,此寺果真佛光普照,香且益远,蛮声海内外。 我们怀着虔诚之心走进了净居寺,几个硕大的香炉香火缭绕,虽近傍晚,仍是香客不断,善男信女,顶礼膜拜。雪陪我走近了“大雄宝殿”,里面的大师们此时正在参禅诵经,木鱼声声,清越幽远,静心聆听,宁静安详。我驻足观看脚下的放生池,对雪说:“你看那只大乌龟伏在木板上,一动不动,闭目养神,定是在听经闻法吧”。随之我们又发现一群鱼聚集在一起,安静悠闲。雪对我说:“它们是否也如你所说也在参禅悟道呢?”。我没有回答,怕惊扰了它们,于是拉着雪的手悄悄地离开了。 天色近晚,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山门口,我自然也少不了问下儿子,告诉他山门牌坊上是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八分书,你们说这俩字是“祖关”还是“礼关”呀?结果都回答说是“礼关”,我无奈的摇头,当年我又何曾不是呢! 阳明书院是近期修复的,真实地还原了当年理学名宗王阳明先贤在青原山宣扬心学的道场。我们也随一客团进入了新布展后的书院,书院外部青砖黛瓦,内部古色古香。诸多的游客在“五贤祠”的神像前,敦促自己的孩子虔诚参拜,寓意沾点先贤的灵气,期许将来也能成为一位如王阳明一般有大学问的人。我真心地祝愿他们的心智能得到启迪,好梦成真,将来考取好的功名。 夜色催人,驱车返回。我们路经山脚下的红亭。儿子突然问我:“'青原山'这几个字怎么这么硬?”,我便将当年语文老师为我们讲述“文天祥草鞋沾墨书写‘青原山’”的故事复述了一遍给他们听。 一路欢歌。左有象鼻山,右有虎型山,目送我们远去,其实我们从未走远。 远处吹来一阵清风,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草香、泥土香、牛粪香..... 我们在车上一起吟诵着文天祥的《游青源》诗句:“活火参禅笋,清泉透佛茶。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 ”。 雪突然念了下路边的旅游宣传牌:“亲清青原山,近静净居寺”。 儿子续上:“结结结巴子” 。 笑声一路,蛙声一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