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引,就有连接,引导,推动等暗含之意在里面,鞭炮的引线,又名导火线,大桥的引桥,戏剧、小说的楔子,都可以说是这种性质,没有这些“引”, 有些事物或事件主体无法完美显示。
闲来翻书,读到一个故事有意思,作者“我”常年生活在城市,疲惫于都市生活,为放慢工作节奏,放松自己,她来到了乡下伯伯家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她很惬意,吃着即时采摘的新鲜果蔬,喝着摇井里清甜的地下井水, 呼吸着田园的清新空气,更享受着乡村独特的宁静。
一天,“我”一个人留在家里休息,口渴了 就象伯伯一样径直到摇井里去打水喝,可是任凭如何用力,我最终都没能摇上来一滴水 ,伯伯回来了,只见他到别处弄到了一瓢水 灌在摇井口内,三下两下大伯很轻易地就把水摇上来了。
作者于是感慨着于伯伯所说的“引水”对于井中取水的意义,作者“我”可能先前只看到摇动井把,井水就会流出来的现象,只想到使出足够力气就能摇出更多的水方法,但对于先要给井口里添上引水的这一关键步骤,
“我”没有看到和想到,讲到引水,就会自然联想起中医的药引子之事,它们都与水相关 且都有个“引”字,药引子的概念,于我最先是在鲁迅作品中见到的父亲治病用的药方需要奇特的药引子。
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结子的平地木,但于“我”亲历药引子,是自己为了用中药治疗寄生虫病时药剂师说过的话“你煎这个草药时需要每付药里放三粒红枣作药引子。
现在读到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引水作用, 我竟猛然对“引”字产生很大的心理触动。
在井中摇水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引水可说是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用,而所谓药引子,则有道是引药归经之说,让药性深入经骨可说是用药的最终目标之一。
有些忙活可能事倍功半,这不,我们有时使用电脑设备也会是这样,我们现在上班计工时都用刷脸卡记录 但有时发现脸卡就是刷不上,机器总是识别失败,特别是新进员工遇到刷卡机不正常时的那情形好玩,似乎有种你越急着打上卡,卡机越让你打不上
这时,怕是最好暂停对准照相头,让卡机稍微反应一下,要不就找个比较容易打上卡的老员工先刷一下,接下来新员工刷卡立刻就会顺利很多,有时大家互相开玩笑地说,卡机有点不认识你呢,让老熟人引见一下,它就会习惯认识你了。
井底下的水摇不上来,是没有其它的水引导惯性,但引水灌进去后,井底下的水随机就会汇合引水一并流出来。
记得在营养学领域,有行为方式病的说法 就是说很多慢性病的病症不需要我们动医用药,只要我们改变行为方式即可缓解或治愈。
例如肥胖症,这个体征的人,除了极个别遗传,激素刺激等因素外,肥胖真是可以从控制饮食,加强锻炼,规律作息等方面得到改善的,归根结底,要改变病症,就需要看你有没有毅力让自己过度好空窗期,来改变行为惯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