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好奇篇,我们知道正因为孩子们具有旺盛的好奇心,让思考模式学数学在教学中得以应用;也是因为思考模式学数学的贯彻,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得以受到保护。不过在思考模式学数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光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对思考模式学数学主要有三大影响。
1、自信心是坚持思考的必要条件。
最初的思考是因为好奇,但如果总是思考不出结果,总是没有从思考中得到满足或享受,孩子就会渐渐失去了思考方面的自信心,哪怕再好奇,也很难有动力再思考下去了,因为知道思考也不会有结果。所以,具备自信心是坚持思考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用思考模式学好数学的必要保障之一。
反过来,也就是说要想锻炼强大的思考能力,要想通过思考模式学好数学,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2、自信心是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强大保障。
现今,孩子对教师讲解的依赖很明显,上课认真听讲也是老师和家长都反复要求的。可教师的讲解内容既受班级整体情况的约束、又受自身实力水平的限制。
如果具备自信心,就能够敢于选择性的听讲,听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其它时间就可以用于自己思考和探索,而自己的思考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有效降低对老师的依赖程度,这是个良性循环。而如果没有自信心,毫无疑问这些是做不到的。
3、自信心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强大后盾
我们都知道,应试教育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噩梦,不过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足够的自信心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保护伞。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有与老师不同的想法、有与老师不同的答案都是非常正常的。但为了高效的应试、为了答案的唯一,很多有创造力的想法、很多有想象力的答案都被否定了。慢慢的,与老师不同的声音越来越少了,对内容的质疑也越来越少了。倘若孩子能有强大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想法有着独特的价值,相信自己的答案有着独特的意义,就能始终追求自己思考的想法,探索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被老师的想法和教育体制所同化,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就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这与考试成绩并不矛盾。
思考模式学数学之所以能够称为“健康学数学”,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够保护孩子们身上很多的优秀品质,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自信心的作用和影响非常大,但数学的自信心不好培养,甚至可以说,数学是最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科了。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产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呢?健康数学给出三个建议。
1、对孩子的数学潜力无条件的信任
为数学学习而大伤脑筋的孩子太多了,一遍遍的教,一遍遍的做也学不好的孩子也太多了,很多老师或家长此时可能会给孩子扣上“脑子太笨”、“数学太差”的标签。一旦对孩子有了这样的标签,即便没当着孩子的面说过,孩子依然能够感知到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而孩子感知到外界对自己的失望,无论是来自老师还是来自家长,对自己的自信都是很大的打击,很可能自此一蹶不振。
曾经,没有谁看好马云的实力和潜力,导致他连找份简单工作都成为奢望,但他如今的成就举国瞩目。可以说马云有今天,强大的自信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否则早就被一次次的失败打败了。
曾经,没有谁看好乔吉拉德能成功,他35岁时仍有严重的口吃,换了40份工作全部一事无成,但他最后却能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汽车,成为吉尼斯记录认可的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可以说,一个严重口吃的人蜕变为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这需要非常强大的自信心。
这些都是特殊的例子,但这些事实让我们能够意识到,很多人的潜力是没被发现的,可能也包括我们自己和我们孩子的潜力,这其中也包括数学潜力。
可以说,太多孩子的数学潜力都是个谜。数学不好的孩子太多了,但原因往往不是数学潜力差,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数学课。
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的给予孩子足够多的信心,相信他们有着远超现在表现出来的数学潜力。而对孩子们的信任是能被孩子感知到的。对孩子不放弃,孩子对自己也就不放弃;对孩子的数学充满信心,孩子也容易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希望。
2、为孩子的思考铺路
这需要老师对数学和对孩子都有深层的了解,孩子总能有一些自己可以思考出来的内容,也总有众多自己思考不出来的内容。如果挖掘到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出来的内容,并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真正把这些内容思考出来,孩子思考出来后会非常有成就感,成就感的产生很容易转化成对自己的信心。
当然,这需要施教者很用心、很耐心、很细心,而且对数学有着较深的理解。
3、让孩子直面自己的问题
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难免的,可能是某一专题怎么也学不好、也可能是做题总马虎、可能是做题速度太慢、也可能是学的内容总记不住。发现问题是容易的,但解决问题往往比较难,有时老师和家长可能绞尽脑汁也很难帮助孩子改过来。
出现问题很正常,但老师和家长的着急情绪可能会放大这个问题,对于自信心而言,这是第一重伤害;问题是由大人来解决,而没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可能有大人不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是第二重伤害;大人们也没把问题解决好,为此产生了失望,这是第三重伤害。
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思考呢?孩子出现问题,一定要大人想办法解决吗?孩子自己意识不到或者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如果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发自内心的意识到问题的影响、发自肺腑的想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即使孩子这时想不到好办法,大人们再来引导和帮助,也就更容易解决了。而随着大人的支持和信任、随着自己问题的解决改善、孩子的自信心也很容易得到成长。
树是很有自信的,所以它经得起每年秋冬的枝叶凋零,也受得起每年春夏的枝繁叶茂,而这饱经的沧桑就化作了一圈圈的年轮,记录着成长、也伴随着成长。
孩子的自信也是一样的,自信的存在让孩子经得起一次次的思考失败而不轻易放弃,也受得起一次次的思考成功而不骄傲自满。在不断地成功和失败中,思考能力就锻炼成长了,而数学的学习也在不断地思考中得到了提高。
好奇让思考得以开始,自信让思考得以继续,所以好奇和自信的存在,使得“思考模式学数学”得到了完美的支撑;而“思考模式学数学”的存在,又很好得保护了好奇心、成长了自信心。
至此,思考模式学数学的四大结构和两大支撑就讲述完了,而思考模式学数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的存在能让数学教学更艺术、更美好、更人性化。敬请关注本刊下一篇《思考模式的灵魂》
网友评论